美文网首页
存在主义的虚无--读萨特《恶心》有感

存在主义的虚无--读萨特《恶心》有感

作者: 木卜卜yoyo | 来源:发表于2017-06-19 20:59 被阅读0次

          初读萨特的文字就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如果说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那大概是因为他写出了真真切切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这难得的真实是一种完全不试图遮掩什么,完完全全表达自己甚至于剖析内心的存在,而看客也似乎需要足够能抵抗现实的心灵才能继续读下去,作者不用自己的意念去刻意营造什么,也不轻易掉入人情的陷阱,反而用睿智和细腻的思考去反观这一切,也似乎并不在意读者的看法,不去取悦和谄媚任何人,文中他这么坦白道“我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我写作是为了弄清某些场景,应该避免漂亮的空话,应该信手拈来,不雕琢字句。”

          也许这么说,萨特会跳起来反驳,过去的已经成为了过去,任何想要定义评价的本质不都是为了证明存在吗,可实际上现在的存在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存在了,并且“他为自觉崇高而恶心”。

          文中他总说到“恶心”,整篇小说就像是作者为了找到恶心的原因而作,但其实“恶心”的背后,是关于存在与虚无的思考。“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似乎是一个已经被说滥的话题,哈姆雷特在面对生存与毁灭的抉择时犹豫不决,思考关于宇宙人生,存在的意义,那是引起众多读者共鸣的节奏点。可在小说里,患有一种奇怪病症的主人公罗冈丹因为时常感到“恶心”,也在不断思考关于人生的意义。

          在罗冈丹的日记中,他很细致的观察了所看到的一切,想要找到存在的意义,撇开奇怪的病不谈,罗冈丹经常感到的“恶心”,似乎非常熟悉,就像是我们曾经无数次体会过的一样,关于追求,关于执着,关于妄念,关于欲望,我们总是想要得到什么,可实际上呢,往往事与愿违,得到的东西早已不是原来的样貌,时间在流淌,事物在发展变化,而彼时的我们已经不是过去的我们,存在的一切都看起来很荒诞。所以罗冈丹对人们追求着的虚无的东西感到恶心,一种存在于的自身欲望被显露的尴尬 。

          日记里还提到,有些人总想要告诉你关于人生的经验,其实那只是他们个人的猜测,却不免想要对别人指手画脚,罗冈丹叫他们“职业经验论者”,但其实不论是主流社会的“重要人士”还是周围的人,总是按照相似的轨迹,信奉着相似的价值观念,当然也做相似的事情,约会,结婚,宴会,葬礼,所有事情像是驱赶着他们,落入小环境和大环境双重的桎梏中,这听起来很发人深省,如今的我们不也是如此吗,在一定程度上的麻木,用他人的思考代替自己的思考,崇拜很多人却从未真正了解他们,而那些职业经验论者“就像自动售货机,包装自己的固执习性和人生格言然后大肆贩卖”

    “十八世纪所认为的真实,如今已经无人相信。十八世纪所认为的杰作,难道我们必须欣赏吗”这是“自学者”就像喜欢定论的职业经验者,也有太多的人喜欢为一切下定义,贴标签,我们的社会都处在一种温和而虚假的条索中

        这些看起来很荒谬,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也许在接近真实,有时人们想要构筑一种理想的社会,宣扬起“人道主义”,可作者也无情地揭露了它的真相“激进的人道主义者是官员们的亲密朋友,那些都是大明星”人道主义也有其虚伪的一面,那是人性本身的虚伪,而又有太多人把它当做工具。反观网络媒体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我们一直被动接受着主流媒体所宣扬的一切,无法相信那到底有多少真实,背后又有多少动机。去年一直被热议的“变形计”,被很多当地人曝光了内幕,为了营造一种“节目效果”, 在乡下学校大动干戈,更随意的干涉别人的家庭,根本没有为孩子们考虑,所谓“荧幕里都是漂亮话”台下的真实又有多少人知道呢。我们所构筑的原来都是虚假的,这大概也是一种存在的虚无吧。从这里又能看到罗冈丹对于观察事物本质的思考,尽管他总说“我,懦弱无力,猥琐,处于消化状态,摇晃着郁闷的思想,我是多余的”但其实,这才是作者借罗冈丹写出的真实的我们。

        罗冈丹对沉醉于艺术的人们嗤之以鼻,“从艺术中寻找安慰的傻瓜”虽然到文末,他也在短暂的陶醉中,但始终认为“陶醉完之后只有更多的空虚”,但至少“他已经开始接受了自己”

        萨特的笔调看似温和实则辛辣,探讨关于存在的荒诞,更揭示了人和社会的虚假,存在的一切都是虚无,这似乎有点像道家“无为”的思想,但貌似“消极”却发人深省,让人更清楚的认识自己,他从来就不是主流的艺术家,但我们依旧需要他,如他自己所说,“为了人的定义而努力挣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存在主义的虚无--读萨特《恶心》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en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