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打卡09-82《难道都是我的错吗》: 不懂拒绝,那是因为课题未分

打卡09-82《难道都是我的错吗》: 不懂拒绝,那是因为课题未分

作者: 成长摆渡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0-31 12:44 被阅读0次

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访谈节目,上面讲到一个高中生想要去报考自己意愿的大学,可是父母却觉得那所大学没前途,想让她报另一个大学。

小姑娘这样讲:“我从小都是按照他们的意愿,我认为只要服从他们的意愿,他们就会开心,可是我从来都不开心。”

这个小姑娘和她的父母都是课题未分离的人,双方都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父母把姑娘选学校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要求小姑娘这样做;小姑娘把父母的情绪当成自己的事,认为只有尊重他们的意愿,他们才会开心。

所谓“课题分离”,是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所提出的一个概念,意指无法把他人的课题与自己的课题切割开来,过度地承担起本该由他人担负的责任,甚至想为他人的整个人生负责。

在中国式亲子关系中,界限不清的问题普遍存在,自己的事、他人的事混淆不清,课题分离可谓急需补上的一门课。

1.

如何区分这是谁的事?

在《被讨厌的勇气》中提到区分这是谁的课题,就看行动的直接后果由谁来承担。

比如选择学校的直接后果就是小姑娘去了一个不喜欢的学校,这样的承担者就是小姑娘,所以说选择学校是小姑娘自己的课题,而不是父母的课题;不开心的情绪的直接后果是父母来承担,则这个情绪是父母的课题,不是小姑娘的课题。

打卡09-82《难道都是我的错吗》: 不懂拒绝,那是因为课题未分离

2.

把别人的课题当成自己的课题,是我们不能拒绝的原因。

课题未分离,不敢拒绝,担心的其实不是拒绝这个行为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更多的是拒绝这个行为背后隐含的关系的含义。

心里会想“拒绝父母,她们会不会不喜欢自己?父母会不会责骂自己?父母怎么想自己?”

课题未分离的人,他们的中心注意点看似是为了别人,为了别人着想,实际上是以自己为中心。

打卡09-82《难道都是我的错吗》: 不懂拒绝,那是因为课题未分离

3.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分得那么清楚会不会很冷血?

课题分离的人,是这么看问题的:他不舒服,这是他的课题,没错。

但是他不舒服,我作为亲人、朋友、同事,我喜欢他,我可以对他好一点儿。

当然,如果我讨厌这个人,不想跟他再有关系,我也可以转身就走。

如果行为只是因为角色要求,那就是工作不是爱。爱是可以自由选择的,我可以选择对他好,也可以选择对他不好,关键都是我们的心甘情愿。

重点在于,不要把他的不舒服跟我的课题混到一起。

是“我”让他不舒服了,所以我要把自己摘干净,我需要向他强调(甚至向全世界强调):他不舒服,这是他的事,我不负责任,我不关心。

表面上看,这仿佛是一个课题分离的想法。但是一个人这么说的时候,恰恰说明他正在试图撇清自己跟这件事的关系,他已经混淆了课题。

这是我们最容易产生的对课题分离的误解。

分清楚这是谁的课题,是谁的事,不把别人的课题别人的事,揽在自己身上,就是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核心。

——完结

点个赞,再走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打卡09-82《难道都是我的错吗》: 不懂拒绝,那是因为课题未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fa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