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好习惯成自然的消零专题
素读|《道德经》——去彼取此

素读|《道德经》——去彼取此

作者: 灵雨润物 | 来源:发表于2023-05-29 06:21 被阅读0次

    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颜色,容易使人眼花缭乱;纷繁嘈杂的音调,容易使人耳朵受到伤害;香馥芬芳、浓郁可口的食物,容易败坏人的口味;放马飞驰醉心狩猎,容易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奇珍贵的货物,容易使人失去操守犯下偷窃的行为。因此,圣人只求三餐温饱,不追逐声色犬马的外在诱惑。所以应该抛去外物的引诱来确保安足纯朴的生活。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祸,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宁静恬淡、廉政无私的于成龙

    老子的这一观点并不是反对人们去享受生活,而是警醒人们追求享受,要适可而止,不可无限制的满足自己的贪欲,他希望人们能够丰衣足食,实现内在恬淡宁静,而不是追求外在私欲的满足,一个贪婪满足自己外在私欲的人,就会产生自我疏离感,心灵难免会愈发变得空虚。道德观和价值观也会严重扭曲变形,所以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更要静心聆听老子的教诲。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人。官职从知县一路攀升。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奉公的品质,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被称为“天下廉吏第一”。

    清代前期官员的俸禄极低,于成龙虽贵为封疆大吏,但每年的奉银不到十两,对于挥金如土的大官僚来说,还不够一衣一餐之用,即使节俭使用,不搞排场,也只能勉强维持中下等的生活。

    但于成龙只靠俸禄生活。此外一钱不贪,生活非常清苦,康熙20年,特地下诏表彰于成龙的“廉明著闻,一介不取”,并念其家计清贫,赏银一千两,马一匹,以示鼓励。

    他为官多年,从不带家属赴任,随身财物也仅是一个竹箱,两只锅,书籍文卷数十束。此外便身无长物了。他还注意民间疾苦,每有灾荒,他都请求赈济,妥善安排,康熙帝称他为“天下第一清官”,并希望他始终如一。

    江南风俗多尚侈丽,但于成龙却常身穿布衣,见长官如此,一些官吏也不得不有所收敛。他每餐粗茶淡饭,常年以青菜佐餐,很少吃鱼肉,所以江南人民善意的给他起个绰号“于青菜”。

    康熙23年,于成龙卒与任上,终年68岁。收拾遗物时,只在一个竹箱里发现几件衣服,案头上摆着一些饮食器皿,几罐盐豉。于成龙去世的消息传出,百姓罢市聚哭,家家绘相祭祀,康熙帝赐谥“清端”,高度概括了于成龙俭朴廉洁的一生。

    作为封疆大吏的于成龙,按理说完全可以过上一种悠闲富足的生活,而且不必通过贪污方式,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于成龙固守清贫,他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感觉,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为腹不为目”的不俗境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素读|《道德经》——去彼取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hr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