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呵斥孩子后,我发现我对孩子居然有如此冷酷的信念:如果不按照我说的话来,别想我不理你。
宣彤.一日一问:孩子不听话是不是可以不管他?为了让儿子可以准时出门,我可以上班不迟到,我和孩子有个约定:工作日每天6:45前,如果他可以准备好自己的一切,包括穿衣服、背书包、穿鞋子,我就送他去幼儿园;否则,就拜托爷爷送他去幼儿园。
昨天早上和往常一样,我叫孩子起床准备上学。还有几分钟就到6:45了,我发现他还没有穿袜子和鞋子,准备提醒他。
好家伙,看到时间不多还坐在椅子上发呆的小屁孩,我心里的火忍不住蹭蹭往上冒。
果然,听到提醒的他,又像往常一样,急急忙忙的去找袜子,找不到就从房间大哭让我帮忙。
生气中的我肯定是不愿意的,但是我还是带着生气的情绪,一边指责他,一边帮他找袜子。(现在看来可分裂了)我心里想:谁让你不提前准备,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当时的我气势汹汹地指责孩子,大声呵斥:谁叫你不听我的话,谁叫你提前准备好?!这是我最后一次帮你找袜子,以后我再也不会帮你找袜子!
宣彤.一日一问:孩子不听话是不是可以不管他?现在看来我当时真的生气极了,骂的时候是口不择言,但是骂完了又心生内疚和自责。
现在回想,我依然可以清晰地想起孩子流着眼泪和鼻涕,哭着从房间跑出来,喊着说:妈妈帮帮我,妈妈帮帮我。
我却在心里面深深地自责,我觉得我用一种非常冷酷的方式来面对孩子的求救。
我担心有朝一日,当我的孩子面临着真正的危险和危机的时候,因为类似的事情累积起来对我的不信任,到时候他宁愿选择自己去承担,也不告诉我,就像新闻中的那些孩子一样。
宣彤.一日一问:孩子不听话是不是可以不管他?带着这样的内疚以及自责,中午我整理情绪日记。
在常规性的还原事件、记录情绪、情绪打分,了解想法后,我惊讶地发现,原来居然有根深蒂固的信念:如果不按照我说的话来,别想我不理你。
当这个想法被挖掘出来的时候,我都被自己震惊了:为什么这个信念是如此地熟悉?
用5个why来挖掘这个信念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不听我的话,我就懒得理你?
因为很麻烦,我觉得要承担很多不属于我的责任。
——为什么?
因为我觉得承担了超出我职责范围外的东西,而且我会觉得很生气。
——为什么?
因为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因为和弟弟一起生活,爸爸妈妈会因为觉得弟弟犯错了,而责怪我没有带好头,连我一起打骂。
——为什么?
因为觉得委屈和生气,我会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错,都用急于推卸责任,用不承担责任来对抗父母做法。
——为什么?
我希望希望被公平地对待,可以被尊重,可以保护自己免于不属于自己的指责。合理的界限和职责。
宣彤.一日一问:孩子不听话是不是可以不管他?原来如此。了解到自己内在的需求,我觉得心里某个部分得到释然,也轻轻叹了一口气。
我突然发现,但是在用急于撇清责任对抗父母的无数次自我保护中,我也没有真正的拿起我自己的责任。
我把所有的责任推在父母的不公平对待上,而没有看到有一些事件里,的确也有我的责任在。同时,我也是在用父母对待我的方式来对待着我的孩子。
就拿上学穿袜子这件事情来说,其实我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责任的。我的责任至少有4个方面:
——1.提醒告知注意事项和后果责任。事发前,尽可能提前告知他我知道的注意事项。
拿这个事情来说,就是提前一个晚上告知他,如果做好准备,可能要迟到,一旦迟到,他需要出现承担妈妈不能送他去幼儿园的后果。
——2.尊重对方选择自由。给孩子自由自行选择,并尊重他的选择。如果他依然决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那么尊重他,如果结果是像他期待的那样,肯定他勇敢地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例如提醒需要提前准备上幼儿园的事项后,孩子如果依然选择不准备,ok,尊重他不准备。
是的,要做的不容易,这时候需要提醒自己:当结果是好的想,你就当成是正面肯定的机会;结果相反,则抓住反面反馈的机会,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教育最大化。
宣彤.一日一问:孩子不听话是不是可以不管他?——3.各自承担自己的责任。如果结果真的是不如意的,那么需要界定双方需要承担的责任。在他的能力范围内,鼓励他勇敢承担责任;在他的能力范围外后果,承担我们作为父母应该承担的责任。
如果结果是爷爷送去幼儿园,对孩子身心没有什么伤害,是属于孩子可以承受的范围。
但如果没有其他人可以送孩子,那么依然需要尽安全接送孩子的责任,换其他方式在不伤害他身心的情况下,让他承担后果。
——4.帮助和陪伴孩子成长。在事情过后,陪伴他进行复盘以及总结,尝试帮助他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坚持选择背后的需求是什么?如何学习在经历中的教训和经验?
例如孩子坚持提前准备的当下,可能是因为只是在那几分钟里把书看完,了解后可以跟他商量下次等他昨晚事情后,再提醒他提前准备,这样孩子就很有可能会接受建议。
宣彤.一日一问:孩子不听话是不是可以不管他?作者:宣彤
二级心理咨询师
超个人心理学学修者
心灵私影像摄影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