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毕业之后,我就来了上海工作,那时候的想法很单纯,就想逃离家乡。
我对家乡有种莫名的抵触。
我不喜欢人人相识要打招呼的氛围,更不喜欢别人对我的品头论足,乱拉姻缘,
甚至对于我父母的各种不理解,我都有些懒于应付,我只想着逃离,避开这些所有的麻烦。
很多人对“漂”的感觉,赋予了一种悲情主义的色彩,很艰难但很坚强,似乎是永远的主调,但是我不是。
上海的房租很贵,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工资给到的也就一般般,但是这样并不会让我觉得辛苦。
每月都有固定的收入,让我觉得很安心;周围人互不认识,无需客套,让我觉得轻松自在;
尤其是所有时间都是自己来支配,即使宅两天,也不会有人催着你起床吃饭,或干嘛干嘛,这种感觉很舒服。
上海就是这样一座包容的城市,给了外乡人最大的自由感。
这是我对上海最初的印象,超过她的繁华。
上海的魅力不仅于此,还有一种特别的焦虑。
我爸妈一直瞧不起我的工资,即使我已经现在已经是毕业时工资的两倍,他们还是觉得赶不上老家的3000块,而理由永远只有一个:上海消费高!
上海的消费的确高,可是从来没有拥有,我更情愿是被自己花掉的。
当你生活在魔都里,你总会忍不住感慨:这些人怎么这么有钱,这些人怎么这么厉害!
因此,我开始焦虑,这是一个焦虑横生的年代,但我不觉得这件事情不好。
人活得太安逸,不是错,但真的会失去错过很多人,很多风景,和很多更好的选择!
尤其是很多人的安逸,不是自主选择的结果,而是最终的无奈退路!
我爸妈瞧不起我的工资,实话说,我自己也并没有满足,而且有更大的野心,只是我懒得跟他们说,因为他们肯定又会说我不切实际,痴心妄想,所以我不打算费这个口舌。
以前上学的时候,我看书,我妈会夸我;但是现在,我告诉她我花了1000快买了一个KINDLE,她说我乱花钱,对此,我还能说什么?
读了这么些年书,我庆幸自己学会了去思考和决定!
生活在上海,各种对比带来的落差,从没有让我你觉得沮丧,反而看到了自己无限的可能。
原来人生还可以这样活!
那我是不是也可以做到这种程度?
这不是疑问,而是目标!
今年,我读了12本书,参加了两个学习班,还办了健身卡,最最最关键的是,我对自己的职场有了初步的规划和目标。
跟很多牛人相比,这些不算什么,但是我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而且自信心大增!
大学4年,我都不曾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看书永远是嘴边的话,但是现在,在时间没有那么充裕的情况下,我做到了,这一点,我很欣慰,并越来越有干劲!
今年我25岁,上漂的很幸福。
我还打算接着漂!
其实还漏了一本冯唐的《活着活着就老了》
的确,人生也就数十载,如果可以折腾,我还是愿意多折腾一下的;再说,我又不是乱折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