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的四九城
我们早已习惯车水马龙
但京中仍有桃源
也有愿意慢慢生活的人
——小编
本期讲述人:倪曼玲
- 这是讲述专栏第27篇文章 -
我是倪曼玲,因为喜欢传统文化,便在京城这个文化气息极重的城市中,在“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的世界里找到了真正喜欢的兴趣和爱好。
就像这段时间「知否知否」电视剧里演的一样,喝茶、焚香、插花、抚琴都是我的心头好。
花艺于我这个人生阶段而言,不光是为了职业,更多的是对美的欣赏与追求。
说到花艺,我与它缘起已久。
随着印象和兴趣越来越深,我也有了更多的求学欲。在朋友的介绍下知道了鹿石,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开始学习现代花艺。
佛经中曾说:释迦摩尼成佛之时,天鼓齐鸣,发出妙响,天雨曼陀罗花,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宝花、七宝莲花等。
花艺是一种修行,是一种摒除杂念,修剪自己内心杂念的过程。
我觉得人有信仰,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供花更是一个齐聚花艺爱好者的活动,我也因此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伙伴们。
我们都在努力修炼自己的花艺,除了满足自己的内心,同时也带来更多学习的动力。
「倪氏工坊」是我和妹妹的工作室,花艺和别具一格的服装设计都为我们的工作室带来了自己的特色。
具有传统风格的茶服,用料皆是天然的棉、麻、丝。没有大批量生产,每一件都需要量体裁衣,等上十天半个月也是常事。
布鞋需要纳底,衣服需要缝纫,手工绣花布料通常只有一匹……
作为女红爱好者,慢工出细活也是我们工作室的特色,也是诸多朋友们喜爱的原因~
我们的服装有着自己的设计,作为传统女工爱好者,在服装、茶席中加入这些古老的技艺,将传统的女工改进得为更加现代,更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是我们的目标。
工作室的成立基于我对传统文化的喜好,最初的设想是,希望在茶会或雅集上大家都能穿得雅致一些,那就能在视觉上有了更多的享受。
喝茶讲究味觉,焚香照顾嗅觉,雅士们齐聚能陶冶情操,除了满室美好的物件,人作为最重要的存在,不仙不美可谓是太说不过去了。
我们工作室的位置在一个叫桃林村的地方,一听就是有世外桃源的感觉~
我们村里都是手工艺人,有芳疗师、木工、烘培师、画家、音乐家,因此一到夏天大家的院子里就弥漫着各种仲夏夜的乐曲。
大家都很热爱生活,也是善于慢下来发掘人生乐趣的一群人。
在这里,春暖花开时可以在村中随意剪下几枝百年杏花布置宴席。
夏天我们就呼朋唤友好吃好喝办Party。我们也是美食爱好者,生机素斋也是我们经常用于款待朋友们的菜品~
很多人觉得现代花艺和传统不相容,而其实这都是名词上的区别,对我而言一切学习到的知识,终究会为我所用。
比如这一款茶席,大家都知道想要在北京养活青苔是多难得一件事,而我运用了树所老师教的方法,便能使青苔能更久地保持新鲜。
今年在荷兰的博物馆时,我看见了当时仿中国青花制作的荷兰郁金香瓷瓶,当即便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摄于荷兰国立博物馆
我是一个热爱旅行的人,在旅行的过程中总是能不断吸取外来营养,这也是为什么要和众多国际上的大师学习花艺的原因之一,他们为我带来的灵感是无穷无尽的。
摄于阿姆斯特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的信条,我热爱旅行,也热爱探寻不同的文化和美景。
当我将不同的文化带入到我们的设计中时,服装体现出的质感也是独一无二的。
摄于巴黎圣母院
关于鹿石,我有幸师从几位国际老师进行学习,有巴西籍老师 Tanus Saab,荷兰籍老师 Pim van den Akker,韩国籍老师 Alex Choi,比利时老师Stef Adriaenssens,还有日本籍老师 树所谦。
我上过两次基础课,一次树所谦,一次Alex的,两位亚洲老师的风格有相似也有不同,上两次基础课的原因也是因为想要更多的接触不同的技巧,同时对自己的知识也是一个巩固。
后来我上了Tanus的大型空间课,对于空间和色彩的概念一下子就被打开了。最后的效果非常震撼,也非常有成就感。
我非常喜欢鲜艳的颜色,所以也格外喜欢秋天,但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原来落叶还能这么用。
我和妹妹回到老家后找到小时候春游的小溪边,也如法炮制了一场大地艺术。特别像小时候春游的感觉,在大自然中就地取材,不知不觉就度过了一个下午。花艺对我和我身边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它作为一种美的载体已经超越了它实际能给我们带来的愉快。所有美好的事物都能带来正能量,花艺也是。
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能一直以花为伴,做一个传播美的使者。
全文完
THE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