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都有上进心,想要提升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他们会买别人推荐的书,也会制定提升自己的计划。但遗憾的是,这其中的大部分人买了书之后没有看(或者只看了一小部分),制定了计划之后也往往半途而废,无法坚持到底。这些事实很让人沮丧,不过人的适应性很强,大部分人也已经适应了这种情况,甚至还能拿这些事情自嘲和自黑。我就是这样的。
不过在自嘲和自黑之后,我不禁会想:难道人真的无法真正改变自己,获得提升吗?答案是否定的。即使我们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但是看看周围的人,我们不难发现那些通过努力改变自己,获得提升的人。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我们无法做到呢?
稻盛和夫在《干法》中说,人分三种:自燃型、点燃型和阻燃型。自燃型的人整天像打了鸡血一样,干劲满满。他们会主动找事情来做,遇到问题也会积极想办法解决。点燃型的人自身干劲不是很足,也不会主动找事情来做,遇到事情也容易退缩。但是他们比较容易受人影响,因此只要身边有人鼓励他们,他们就会被“点燃”,能够把事情做成。阻燃型的人则是消极悲观,他们自己没有很强的驱动力,而且对于外在的鼓励和支持也无动于衷。稻盛和夫建议要远离这种人。
自然型的人主要是那些成功地改变自己、获得提升的人。而点燃型的人,如果能够被“点燃”也能够获得改变和提升。当然他们首先需要意识到自己是这种类型的人,然后需要寻找到能够点燃他们的人。而对阻燃型的人来说,除非他们能够改变消极悲观的态度,否则他们的问题是无法得到解决的。
两年前我本科毕业时,选择了加入一家创业公司。选择加入那家公司的很重要原因是我的一个同学Y君在那里工作。Y君在我看来是个很厉害的人,他非常有上进心,而且执行力也很强。而我恰恰是执行力比较弱的人,因此我觉得我应该跟Y君近距离多接触,更好地向Y君学习。
当时我并不知道稻盛和夫所提的三种类型的人的观点,只是简单地觉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选择加入Y君所在的公司。现在想想,Y君属于稻盛和夫所说的自然型的人,我则是点燃型的人。后来的事实证明我当初的选择和判断是正确的,我找到了能够点燃自己的人。跟Y君一起共事1年,同住2年,我从Y君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自己也获得了改变和提升。
比如说,我在此期间学会了阅读英文原版书,这是我之前不敢想的。虽然这个技能不是Y君直接教会我的,但Y君通过他的执行力点燃了我。事实上,Y君当时连英语4级都没有过(他大学自学了日语,过了N1),但是却要开始阅读英文原版书,我想我过了6级,肯定不能比Y君差,否则说不过去啊。后来我们都克服了看英文原版书的恐惧,学会了看英文原版书。Y君还把这个技能横向拓展,看起了日语原版书。
我的一个研究生同学S君的经历跟我也有些类似。S君比我年长10岁,是名校金融学硕士毕业,现在在一家知名基金公司工作,管理者规模不小的基金。跟S君聊天后,我发现S君跟很多同学不一样。首先,S君不是来混文凭的,他已有的硕士文凭比正在读的含金量高很多。因此S君一点儿也不着急毕业。其次,S君并不打算在将来从事这个行业。他来读这个硕士,知识想要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我问S君,既然不想从事这个行业,只是想要了解相关的知识,那为何不自己在家自学呢?网上的公开课很多,而且讲得都比我们的老师讲得好,何必花这个钱,辛辛苦苦在周末跑来学校上课呢?S君说,你说的没有错,确实完全可以自己在家学。但是你没有考虑到人都是有惰性的,网上的慕课那么多,但是统计表明真正完整的上完那些慕课的人比例少的可伶。你现在还是学生的心态,能约束自己学习。可我不行,我已经毕业太久了,心态都懒散了,如果不是交了学费,我肯定会在家里休息,绝不会周末跑来这里上课。而且,自学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很麻烦,身边都没个合适的人可以讨论。但是来这里上课则可以问老师,也可以跟同学们讨论。因此,我花钱来读这个学位,更多是给自己一个外在的约束和良好的学习条件。
结合我自己和S君的经历,我有3点体会:
1.人前进的动力主要有两个:内在的驱动力和外在的约束(包括激励机制)。
2.内在驱动力强的人容易改变和提升自己,但这种人在人群中只是少数。
3.如果内在驱动力不够强,那么可以想办法提升内在驱动力(被点燃),也可以寻找合适的外在约束。
不知道你对于“人如何改变自己?”有何看法,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