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言如玉,一笔载春秋
八(19)班 宋铭苒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题记
流光一瞬,华表千年。千载光阴波云诡谲,万般思绪逝者如斯。历史烟云间,远古光闪,百家争鸣,一颗普照苍生之明星夺隘而启,于远古的卷帙浩繁间沉浮,刺破华夏之万古长夜。
夫子之鸿鹄志,润泽万物“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一生,似即逝而璀璨的流星,划破深夜的沉寂。在克己复礼的年代,他活得自然;于荆棘丛生的路上,他活得洒脱。“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为国以礼、上下遵纪,他的治国真理融贯古今,却在乱世里饱受非议,于兵戈铁马间流失光泽。可夫子毫不退却:“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夫子之安贫道,万古长青。“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屈身乱世,壮志未酬,虽怀抱清贫,仍甘之如饴。孔子以慧眼洞穿世事沧桑,始终秉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之箴言,登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之境界,渡乱世浮沉而归于平静,将理想主义光辉照进现实之窗,滤得潇洒与从容璀璨夺目。
夫子之传承心,永世长存。身为教育家,从开创儒学到修订经史,从广收门徒到兴办私学,孔子率弟子三千,将智慧圆融藏于对话,首开华夏教育的先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义风骨流转不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敦敦教诲发人深省。一代风流,为人师表,仁义礼智,传唱不息。
诚如《风流去》所言:“孔子是悬挂在那个遥远古世纪的一盏明灯,它使我们队那个遥远的时代,不再觉得晦暗的神秘,它使那时代的人与后代与我们沟通了,即便在那么一个洪荒时代。也是由阳光普照着,而万物不择手段的生机勃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