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朱儁列传(二)
不战屈敌
皇甫嵩在击败黄巾军后威震天下,但朝政却更加混乱不堪,海内虚耗困弊。信都县令、汉阳人阎忠劝说皇甫嵩:“难得到的容易失掉,这叫时机;时机一旦到来,就会转瞬离开,这叫时运。所以圣人会顺时而动,智者会借助时运而行。将军现在得到难得的时机,面临易失的时运,对于转瞬而逝的时运,如果不能把握住,将如何保全声誉呢?”
皇甫嵩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呢?”阎忠回答说:“天道无所亲近,百姓只能是跟随者。将军在暮春时节,接受朝廷斧钺率军出征,在冬末就成就了大功。将军出兵如此神速,其计谋别人无法再现,摧毁强敌就像折断枯枝一样容易,消融坚冰就像用烧开的热水融化积雪,仅仅十天半月时间,神兵电扫,建立封观,刻石留念,南向报捷,威德震动本朝,风声传扬海外,即使商汤和周武王那样的举动,也没有超过将军的功绩。将军现在建立了无法赏赐的功绩,又具备高出世人的大德,却面北侍奉昏庸的君主,要靠什么来自保求得安全呢?”
皇甫嵩反问:“我夙夜在公,心中不忘忠诚,为什么会不安定呢?”阎忠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在当年,韩信没有忘记一顿饭的恩情,拒绝蒯通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规劝,最后被绞死在皇宫中。临死前,他发出‘悔不当初’的感叹,时机已经失掉了,才知道悔不当初。现在主上势力衰微,远比不当年刘、项对峙时,将军的权位又重过当年的韩信;将军在战场上指挥若定,足以鼓动风云;在大帐运筹帷幄,足以激起雷电。在这个时期,将军正可以奋起武威,借天下危难之机,挽狂澜于即倒;向豪杰们普施厚恩,安抚部众,整军习武,推恩安抚先归附的,振武对付后臣服的。将军征召冀州的士人,征发七州民众,羽檄驰骋于前,大军紧随其后。将军渡过漳河,饮马孟津,以诛杀宦官作为号召,铲除朝中群凶。此时此刻,即使儿童也会奋拳尽力的,即使女子也会提起衣裳效命的。更何况,将军指挥聚集的熊罴战士,有疾风扫落叶的威势呢!这样就能大功可成,圣业可就,就只等天下归顺,将军祭拜上天接受天命,实现一统六合,南面称帝,转移宝鼎,推翻亡汉,这正是将军千载难逢的良机!这正是,枯木不可再雕,衰世难以扶持。如果将军仍然要倾尽全力,辅佐衰汉,雕刻腐朽的枯木,就像是迎着斜坡滚动弹丸,逆着狂风驾驶航船,怎么能够成功呢?另外,当今朝廷宦官当道,邪恶之人就像街市商贾,君主的诏命难以执行,权力归于其近侍手中。昏君统治下难以久居,将军有无法赏赐的功绩,朝堂中有奸邪之人侧目而视,如果还不痛下决心,再想后悔已经晚了。”
皇甫嵩听完后,非常惶恐不安。他说道:“非同寻常的谋略,不会实施于平常的形势,创立伟大的功绩,怎么是平庸之才能做到的呢。黄巾军的余孽,绝非能比拟于秦王、项羽的,他们刚刚聚集,很容易逃散,很难成就大业。何况百姓没有忘记君主,上天不会保祐叛逆。如果妄图实现不可能的大功,只能加速祸患的到来,不如忠诚于朝廷,恪守臣子大节。虽然说是朝廷中大多是奸臣,我最大也不过被流放免职,那样还会留下好的名声,也会死后享有盛名。先生这些反常的言论,我是不敢听从接受的。”
阎忠看皇甫嵩听不进自己的劝谏,就马上逃走了。
这时,边章、韩遂在陇右作乱。第二年春天,汉灵帝诏令皇甫嵩前往镇守长安,以便护卫皇室园陵。边章等人又入侵三辅地区,汉灵帝派皇甫嵩借机征讨。
当初,皇甫嵩征讨张角时经过邺城,看到中常侍赵忠的住宅逾越礼制,就奏报全部没收。另外,中常侍张让私下向皇甫嵩索要五千万钱,皇甫嵩不给。两人因此忌恨,就借机奏报皇甫嵩连续作战无功,花费太多。这年秋天,汉灵帝征召皇甫嵩返回,收回他的左车骑将军印绶,削减食邑六千户,改封为都乡侯,食邑只剩下两千户。
188年,凉州贼寇王国包围陈仓,汉灵帝又封皇甫嵩为左将军,督导前将军董卓,各自率领两万军兵前去拒敌。董卓想要快速赶赴陈仓,皇甫嵩不听。
董卓说道:“智者不会借失良机,勇者不应犹豫不决。如果迅速进兵能挽救陈仓,如果迟缓就会城池不保,能否保全陈仓,取决于我们进军是否迅速。”
皇甫嵩说道:“其实不然,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因为先动者未必能够取胜,要等待敌人出现被战胜的时机。首先做到我方不可战胜,瞅准敌军可战胜的时机。敌军固守不足以自卫,我军则进攻有余。我方进攻有余,就能兵动于九天之上;敌军守卫不足,就要陷于九地之下。现在陈仓城池虽小,但守卫坚固,并非九地之陷。贼寇王国虽然强悍,他们想进攻我们不紧急救援的,并非处于九天之势;其形势不处九天之上,进攻方会反受其害;守卫者并非陷入九地之下,城池肯定不会被攻克。王国现在已经陷入受害之地,陈仓保卫不能攻克之城,我们可以不用兴师动众,却能取得全胜之功,为什么要着急救援呢?”
皇甫嵩不听董卓的劝告。王国围攻陈仓,从冬天直到来年春天,一共八十多天,陈仓城防非常坚固,最后也没有得手。贼寇疲惫不堪,果然自行解围离开,皇甫嵩随后率军追击。
董卓又劝告说:“将军不可以。兵法中说穷寇勿追,归众勿迫。我们现在追击王国,就是逼迫归众,追击穷寇。困兽犹斗,蜂蜇有毒,何况是对于大军呢!”
皇甫嵩说道:“这话不对,以前我军不出击,是避其锋芒。现在进行追击,是等到了贼寇疲惫。我们这是追击疲惫之师,不是逼迫归众。王国率领部众且战且走,他们已经军无斗志。我们以精兵追击混乱之敌,并非是追击穷寇。”
皇甫嵩单独率军追击,派董卓担任后卫。汉军连续作战,大败敌军,斩首一万多级,王国在败退中被杀。董卓两次建议失策,因此忌恨皇甫嵩。
第二年,汉灵帝封董卓为并州牧,诏令把其军兵交给皇甫嵩,董卓不听。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这时在军中,他劝皇甫嵩说:“本朝失政,天下处于倒悬之势,能安定国家倾危的,只能是大人您和董卓两人罢了。现在你们的怨恨已经结下,其势不能共存。董卓被诏令交出军兵,他却上书自请,这是违逆君主的诏命。现在京师混乱,董卓率军犹豫不进,这是心怀奸诈。何况董卓为人凶暴。目中无亲,将士都不亲附。大人现在担任元帅,依仗国威征讨董卓,对上彰显忠义,对下除掉凶害,这正是齐桓公、晋文公一样的宏图伟业。”
皇甫嵩说道:“董卓专权虽然是大罪,诛杀奸臣也有人负责。我看不如奏报其罪责,然后让朝廷裁决。”皇甫嵩上书报告朝廷。
汉灵帝责备董卓,董卓更加怨恨皇甫嵩。董卓随后秉持朝政,190年,董卓征召皇甫嵩封为城门校尉,想要借机杀掉。皇甫嵩将要前往,长史梁衍劝他说:“汉室衰微,宦官扰乱朝堂,董卓虽然把这些人诛杀,但他却不能尽忠国家,随意劫掠城镇,把废立皇帝作为儿戏。他现在征召将军入京,大的方面来说,要面临危险祸患,小的方面来说,会遭受困难羞辱。董卓现在还在洛阳,天子来已到西京长安,凭借将军手下部众,有精兵三万,可以迎接至尊,奉诏令讨伐叛逆,向海内发布命令,向各路将领征集军兵,袁氏在东方逼迫,将军在西方夹击,董卓可擒。”
皇甫嵩不听,听从征召。有关部门按照董卓的意思,奏报后逮捕交给下面卒吏,想要将其诛杀。
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平时和董卓很有交情,他从长安逃亡到洛阳投奔董卓。董卓正在摆设酒宴,皇甫坚寿直接上前当面,用大义质问董卓,边说边叩头流泪。在坐的都被感动,纷纷起身离席求情。董卓起身走上前,拉着皇甫坚寿的手坐在自己旁边,随后免除皇甫嵩的罪责,又封皇甫嵩为议郎,后升任御史中丞。
在董卓返回长安后,公卿百官在道路两旁按照官职次序迎接。董卓暗示,御史中丞以下的官员也必须全部前来谒见,以此让皇甫嵩屈服。董卓看着皇甫嵩,拍手大笑说道:“义真,你服还是不服?”皇甫嵩笑着向董卓谢罪,董卓这才消除心头的怨恨。
在董卓被诛杀后,任命皇甫嵩为征西将军,后又升任车骑将军。这年秋天,汉献帝封他为太尉,冬天,因为出现流星被诏策免职。随后又被封为光禄大夫,升任太常。不久李傕作乱,皇甫嵩病重,最后在家中病逝。汉献帝赐予皇甫嵩骠骑将军印绶,封他家中一人为郎官。
皇甫嵩为人谨慎,做事勤勉敬业。他先后上表陈述劝谏有利国家的事情,合计起来有五百多件,他全部亲手销毁草稿,不愿意对外宣扬。皇甫嵩还折节下士,家中从不滞留宾客,当时的人们都称赞归附他。
皇甫坚寿也非常知名,后来担任侍中,他推辞不接受,最后因病去世。
帝国最后的忠臣黄其军
作于2023年5月7日(古历癸卯年三月十八)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