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几乎每天都要照镜子好几次,但是却好几年都不会听一次自己讲话的声音和内容。这是一件大家习以为常,但想起来却不可思议的事情......
你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未必有人看的外表,我们如此重视,而必定有人在听的说话,我们却不加修饰、很少检点,只凭着与生俱来的本能,加上成长过程的习惯,就这么一路说过来了。
说话真的可以随心所欲么?
这本书我看了很受益,因为有关说话这个概念以前我的理解一直停留在表达清楚的基本层面,从没有深刻的去思考说话的方式和技巧。在很多时候,无论是工作还是和朋友聊天,家人沟通,都需要我们聪明的会说话才会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既节省了大家的时间,也能把需要表达的内容恰当充分的输出。
请大家带着问题看完以下的几个小片段。
问题:我们该如何练习说话呢?
生活
在说话的时候,所有我们嫌弃别人或是觉得别人表现得很差的部分,往往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需要好好冷静下来,想一下对方的历练或智商,是否真的不明白,其实有时候不明白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应该学着把台阶有时搬给别人用。
小时候我们有很多荒谬的想法,如果当时一一被戳破,一定会在我心里面留下很多的阴影。
工作
书里面有一个有意思的开会技巧,就是公司开会时候,在会议室上挂上牌子“每次发言不超过三分钟,三分钟以上者罚款十元充当买零食的福利基金”这样白纸黑字的态度可以让大家以轻松的态度精准执行。
把会议的效率当成是一种美德。
教育
小时候是否我们同样有一种体验,就是父母说了一遍的话,我们会很认真的听。但是父母把同样的话说了很多遍,我们反而觉得啰嗦,恰恰长大后才发现父母说的都是金玉良言。该如何解决呢?
建议的方式是重要的事情,父母可以给孩子下一个☞最高等级的约定,可以以这种形式叮嘱孩子,但是千万只能偶一为之,多做就失效。
话多就是会失效。
选择
当朋友拿着一幅自己画的成品原创画问你的建议时候,你该怎么回答呢?是说喜欢还是不喜欢呢,是否在哪些细节上面做修改呢?如果有时候你确实不是很喜欢这种风格,直言不讳表达给朋友又会打击对方的自信心,说喜欢吧,但自己内心也有点纠结,那选择怎样说更合适呢?
你可以客观的告诉朋友这种风格受众于什么样的群体,可以以这类群体作为目标导向基础,然后对作品进行修改,符合目标群体的大众审美的同时,也可以表达自己的风格。这样你有固定群体的粉丝,也会在市场上有很好的销售额。
不一定要往左或者往右,大多数时候都会有很多条路。
说服
如果你一辈子不想结婚,那么你就得观察身边没有结过婚但生活过得很充实的人,这就可以作为你有利的证明来说服过年催婚的人。
试图说服别人之前,可以先考考自己。
共识
有一个顾客来到店里想买无袖的红色亮片洋装,但是店里转了一圈,还是没有她预期的洋装,可是聪明的店员懂得抓住客户重要的关键词: 红色,亮片,洋装。于是店员拿来了黑色亮片的洋装,并搭配一条红色精致披肩。结果是顾客很满意,不,是非常满意。
寻找双方意见的最大公约数
表相
你有没有这样的固定思维模式←_←
演讲就要严肃,流氓路线的刺青大叔不好讲话啊,无辜路线的清纯高中生很好说话等......不要相信肤浅的表象,遇到任何事情只用一种逻辑,以为大家都说,就一定有道理。
二十岁开始,不要被表相牵着走。
学习
当你学习枯燥,反复看几遍都不懂的时候,那就把那段文字朗读出来吧,你会发现很有趣味 。
生意人如果在和对方交换名片的时候,当双手接过名片后,看着对方的名片,把对方的名字出声读一遍,对方会有一种被郑重对待的感觉,而且能加深印象。态度很重要哦!
念出声来,也许像小学生一样,但并不丢脸。
说话需要自己用一点心,就可以不断进步。我们必须把说话归到我们自己的责任范围,没有别人能替我们把话说好。把话说好,收获最大的,当然也是我们自己。
后续我会更新《说话之道》读后感之第二篇,更新更多的小片段一起分享给大家。
感谢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