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浅析电影《钢的琴》

浅析电影《钢的琴》

作者: 三岁就浪 | 来源:发表于2017-04-09 16:52 被阅读0次

    《钢的琴》事实上是一部以90年代工业革命中下岗工人的故事为背景的小众影片,其取材独特,所讲述的故事也与其他影片不同,在众多以煽情、现实和励志为主的热门影片包围下,《钢的琴》以怀旧为主打,描写了一个落魄的下岗工人与妻子离异,为挽留住自己的热爱钢琴的女儿,召集朋友一起为女儿制造钢琴的故事。起初看到这个故事背景时,我以为是一个讲述伟大父爱的励志电影,但看完后才发现,整部影片所要反映的,是那些社会底层人民对生活的希望,是那种在贫穷困难的环境里仍快乐生活的精神,更是那种在无奈的大环境里,一帮无权无势无钱的小人物不离不弃,相互扶持的患难情谊,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从影片的总体而言,造钢琴的事已无关紧要,女儿是否跟着前妻走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们造钢琴的整个过程,以及那种在艰难条件下心怀希望的感动,这才是这部影片所带给我们的真正意义。

    回顾影片,有很多地方让人感动。先说亲情,主角陈桂林是一名钢厂的下岗工人,生活落魄,妻子跟卖假药的跑了,在过上梦想中不劳而获的日子后,回来与他离婚,并争夺对女儿的抚养权。毕竟孩子要获得好的教育,需要好的经济条件,陈桂林给不起,但妻子可以。然而陈桂林不甘心,他担心女儿随妻子后受后爹的冷落,他要亲自抚养女儿,并给她浓浓的父爱。他一心想把女儿培养成钢琴家,但条件不允许,他只能让女儿到学校里练练琴,自己却根本给女儿买不起琴,为了留住女儿,他四处向朋友借钱,却总是碰壁,无奈只能合计着和朋友们一起去学校偷钢琴,结果又被抓,最后他寻得一本苏联制造钢琴的书,于是决心与朋友们一起给女儿造钢琴。针对女儿抚养权的事,整个影片可谓一波三折,在陈桂林努力给女儿造钢琴的同时,妻子也常带着女儿出去玩,做所谓的“感情投资”,女儿在妻子那感觉到了幸福和优待,便也对是否留在父亲身边有所动摇,女友淑娴也说即使造出了钢琴女儿也不一定会留在他身边。之后朋友被抓,淑娴出轨,更是让陈桂林倍受打击,从而决定放弃造琴,把女儿让给妻子抚养。影片到这里其实也突出了人物的心理,一切都不如人意,一切都输给现实,彼时在陈桂林的心里,自己太脆弱太渺小,即使造成了钢琴也不一定能让女儿幸福,不如放弃,让女儿跟着妻子去过优越的生活。但影片最后,剧情再度急转,朋友们重新回来造起了钢琴,钢琴造好了,妻子带着女儿过来,女儿弹下一首优美的曲子,影片也在这里安静结束,画面定格在黑暗的车间里,一伙大人安静地站在那里听着孩子弹琴,谁也没有说话,只听得见钢琴传出的优美乐声,微弱的光线聚集,与黑暗的车间形成对比,仿佛预示了新生活的到来。整部影片从亲情的角度刻画了父爱的伟大,即使再无奈,再艰难,也要给女儿的未来希望,给自己希望,影片最后的结局,无论女儿在弹完琴后是选择留下还是离开,这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父亲的他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女儿做了这么一件事,这个过程就足以体现一个父亲的伟大,亦足以让观者动容。

    其次再说生活。导演利用大量的苏联音乐和90年代初的老歌深深地抓住了观者怀旧的心,更利用了不少的黑色幽默让整部影片充满喜感,使影片增色不少。之前已经说到,影片主要描写的是被社会遗弃的底层人民在操蛋的生活里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一起完成卑微梦想的故事,因而在影片的许多片段也体现了人物们的乐观心态。陈桂林办的小乐队靠着给别人婚丧嫁娶吹拉弹唱来勉强维持着生计,在别人看来这样的生活困苦不堪,但他们却能苦中作乐,淑娴嘴边时常哼着小曲,陈桂林的手风琴也似乎在拉着对生活的希望;在喝酒去偷琴之前,淑娴和其他两个人坐在驾驶室,伴随着摇滚味浓厚的背景音乐摇晃着身体,陈桂林他们几个则站在挂满猪肉的后车厢里,也快乐地抖着身体唱着歌,这一幕,让我万分动容,在别人看来肮脏困苦的环境,他们却能以如此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哪怕生活再黑暗,也依然有音乐和朋友伴随,只要心中充满阳光,有又什么是做不到的呢?影片后期象征着历史的烟囱被炸,意味着一个工业时代的结束,大家驻足在远处观看爆破的过程,每个人的脸上写满无奈与心酸,却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随后影片转向陈桂林与淑娴的结婚以及朋友们回来造钢琴的镜头,这大概也隐喻了这些底层人民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虽然他们被社会所遗弃,但至少眼下他们还能做些什么,还能为自己的朋友造好一架钢琴,还能从这样一件伟大的事里找到自己的一点价值,生活再艰难,也要乐观地去面对,我想这便是这部电影所要教会我们的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析电影《钢的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wd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