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当然有关系啦,这就是关系到我们的税收是收物还是收钱。
翰学:怎么说?
老板:丝绸之路告诉我们,古代国家的税收很多时候是收物多于收钱的,我们是农业国家,是小农经济,男耕女织是最普遍的劳作模式,他们并不生产钱,更多的是生产物,而物品是硬通货,价值变化不大。所以,结合我们之前税收的讨论,我觉得可以将这个税收分成,收物还是收钱。农业税肯定是收粮,这个是定了的,工商税是收钱,这个也是定了的,那么对于特定的资源,我们就可以分为官办和民办,官办收来的就是物,民办的就是放给民间的商业,所以收上来的是钱。
翰学:老板这个想法我认同,这样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国退民进”促进经济。
老板:这里和你们分享汉朝著名的“盐铁”事件,在汉武帝时期,因为进攻匈奴的需要,汉武帝接受了桑弘羊的建议,实行了盐、铁和酒的国家专卖制度。这个制度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武帝推行文治武功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这个政策让国家是发了财,却导致民间经济萎缩、人口锐减。
翰学:这个我知道,这个政策一直到汉昭帝的时候还未取消,引发广泛的不满,导致了最著名的大辩论《盐铁论》的讨论。
老板:是的,这个会议就是讨论“国”要不要退的问题。
翰学:我记得支持的人说是为了筹集抵御匈奴的军费,反对的人通过儒家的经典原则称“不要与民争利”。最后还是儒家经典胜了,这次会议之后很快就废止了政府对酒业的垄断,并部分取消了盐铁专卖。
老板:我说这个其实就是想说明,这个会议最大的贡献就是说明,政府只能以适当的税率收税的形式、而不是经营一般性商业的形式获得提供公共物品的资源。
翰学:老板,好专业,不是很明白。
老板:就是对于公共物品不要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与民争利。
翰学:这肯定需要一个过程。
老板:是的,所以你在设置的时候看着办,关于税收的类型,我们设置成“官办”就是收物,“民办”就是收钱,对于公共物品和一些矿产资源,当然民办会促进经济,科技的发展,也会对社会的结构进行一定的调整,而且不同的身份之间会有一定的流动,比如农民去做工人,或者变成商人。当然有一些资源也会有副作用,比如一些生活的必须品,像刚刚提到的“盐”,战时垄断“官办”没有问题,但是会限制人口增长,如果长期“官办”会导致平民的不满度上升,从而引发动乱。至于其他资源,具体的就看是什么资源了,总之你要设置好。
翰学:明白了,老板。
老板:另外还有一个经济的问题,你也要考虑,就是关于“中兴”的。
翰学:中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