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还是宅家,这是一个问题。
1
十一黄金周又到了。
每到这个时候,旅行打卡拍照就成了一种政治正确。
朋友圈里都是各种风景的美照,你在黄山的顶上迎风招展,我在三亚的海边踏浪而行,你在长城上面喊着不到非好汉,我在开封府门口看着包公在断案。各地好吃的,好玩的,有特色的,民俗的,都会在朋友圈里面得到直播。
可谓美景与美食齐飞,美照共美颜齐飞。
可是有时候也会纠结,因为十一出行,就不仅意味着风景,也意味着看人。
各个景点都是人,走到哪里都要排队,买个吃得要等十几分钟,拍张照片后面老有人闯进镜头,连上个厕所都等到满脸通红。如果出去时还带上娃,小家伙一会饿啦,一会渴啦,一会走不动要抱抱,一会眨眼跑得不见了,都在人山人海的拥挤中,也丧失了对孩子耐心,难免拉过来训斥两句。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77278/adc0e1e74089b05b.jpg)
花钱自不必说了,一瓶水六块十块不算贵,一碗面十五二十也可接受,出来玩就有出来玩的觉悟。景区的东西,贵点就贵点,出来的目的不就是图个开心?但长辈看着那平时几块钱东西的卖几十块,难免有点心疼唠叨。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77278/a7db00787cf80ca0.jpg)
好不容易逛完了,该吃吃了,该玩玩了,该拍的照拍了,但走时又有可能碰见烦人的堵车。高速上或景点门口,车就像乌龟一样爬行,再倒霉点遇见一两个刮蹭的,半小时才能挪几步,来时的开心早跑到九爪哇国。恨不得坐个直升机飞出去,心里一万个草泥马肆意奔腾,赌咒发誓再也不来这鬼地方。回来开车那叫个累,两三个人换着开还行,如果只有一个司机,那回来的感觉能把人困死。
回到家后,瘫着床上一动都不想动,发自内心的感慨,啥景色美都没我们家床美,啥味道亲都不如自己家床亲。
谁下次十一再出去谁就是小狗。
2
那就待在家里吧。出门旅游太遭罪,辛苦不说,还累人烧钱。
早上起来终于可以睡个懒觉,把平时没睡够的觉要补起来,然后出门吃个早点,回来想收拾房子收拾房子,不想收拾房子就在家里刷剧。下午陪孩子去附近的游乐场,平时都是老人管,今天也有这难得的亲子时光,娃玩的开心比啥都重要。
单身的,开启卧室深度游——全天候WIFI,上网冲浪无阻碍!追剧?游戏?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空调热水样样俱全!无限时深度睡眠,足不出户购物体验。
可第二天呢,再睡个懒觉起来就有点没意思了,一直宅在家,想约几个朋友一块吃吃饭打打牌,可一看朋友圈都在外面玩着呢,晒着各地的风景,吃着各处的美食,再看看自己,还得自己弄吃的,还得收拾屋子。
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大家都出去了,自己待家里会不会显得太闷。
回头同事问你去哪玩了,你回答闷头睡了三天觉是不是有点low?
管娃,收拾房子,刷剧。这不是每个周末都能干得吗?祖国过个生日容易吗?给你七天长假,难道是让在家睡觉收拾房子的?
终于按耐不住,幸好还有几天,终于也踏上了出游的路途,然后重复第一条。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77278/2b511d24da179ed4.jpg)
3
所以,在外面跑时觉得在家舒服,在家待着又觉得辜负这大好假期,这也许是我们的通病。
不管出去旅行也好,宅在家里也罢,它们的意义都在于自我的放松,在于放下那些苦逼的工作,暂时获得逃避的舒缓。
那么到底选择出游,还是选择宅在家里?
那种你觉得舒服就选择那个,选择了也不用太纠结。要避免两种心态,一是旅游的鄙视心态,就像打游戏里,打CS的鄙视CF的,KTV里唱王菲的鄙视凤凰传奇的,出游有时候也会有鄙视心态。总觉着大家都去的地方,自己再去凑热闹没劲,只有去一些小众的,没什么人的地方才有意思,难免会对圈圈里面人挤人的网红景点略显鄙视。
二是从众心态。本来都打定主意不出去,看着别人都去玩了,自己宅在家里又觉得浪费假期,百般纠结去了,又觉得不如待在家里舒坦。
出去了,就好好逛。在黄金周,频繁地晒图、晒幸福,用一次轻松远游,把长期劳累的面孔在广阔世界中放松下,回归自然本来的样子,哪怕人挤人也是一种累并快乐的享受。
待在家,就享受片刻闲暇。睡觉也好,刷剧也好,看书也好,管娃陪娃去游乐场也好,和朋友打三天麻将也好,在家里看球也好,只要自己过得舒服,虽然身体没出去,心也得到了最适合的放松。
所以呢,旅行还是宅在家里,你喜欢那种就选那种,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就ok啦。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77278/88a67f488c07891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