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最初形态,人们通过音乐来进行集体劳作。音乐在远古的时候是一种社交活动,当人们丰收时,会围在篝火旁,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只是这种形态的音乐在今天,已经快要消失了。
在一场大型的音乐会中,音乐让人的大脑趋于同化,一起参与音乐的人,很容易被感染,也很容易被音乐的节奏与旋律深深吸引。
1.音乐和情绪
音乐会激活大脑中负责情绪和记忆的大脑边缘相关区域,让人感到愉悦或伤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有的音乐类型会让我们觉得更有力量,更加自信。事实也是如此,大脑的研究发现,音乐中的低音成分可能就是这种力量感的来源,低音的节奏可以增强一个人的控制感和信心。
音乐对于一个人情绪的影响,在人和人之间差别特别大。与一个人多巴胺功能相关的基因有关。多巴胺第二受体基因上的功能性变异,会影响一个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也会影响一个人听音乐的时候,和情绪相关的大脑前额叶和纹状体的活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6003666/9f49aa02dfee597a.png)
2.音乐和语言
负责音乐的脑区,也是负责语言的脑区。科学研究发现,我们大脑的颞叶既负责基础语言相关的信息,也负责音乐相关的信息,譬如说语言中的词语和乐曲中的旋律都是由大脑的颞叶负责的。
另外一方面,我们大脑的额叶帮助我们无意识的学习语言和音乐相关的规则,例如一个句子中的语法或者音乐中的和声。
3.音乐快感缺失
巴塞罗那大学的认知和大脑可塑性小组的科学家,和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的科学家共同合作,研究了这些没有办法欣赏音乐的人大脑机制。这种无法欣赏音乐的状况,叫做音乐快感缺失症。
有音乐快感缺失症的人,他们大脑的伏隔核活动较少,而这一皮层下脑区,正是大脑奖赏系统的一个关键部位,所以不会感受到奖赏。
大约有3%到5%的健康人,他们在听任何音乐的时候都不会有愉快的感觉。
有音乐快感缺失的人没有任何遗传问题;他们对音乐的不感冒也不会让他们抑郁或者承受任何痛苦。唯一可能的影响是来自他人的不理解和嘲笑。
4.音乐的节奏
在各种不同的文化中,人类都有随着音乐固定的节拍、周期性的旋律而同步自己的动作的倾向,并且这个倾向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出现了。
蒙特利尔的科学家Chen、Zatorre和Penhune通过核磁共振研究发现,当一个人随着音乐的节奏打拍子,比如用手指击打桌面,他们的大脑听觉皮层、运动皮层,和皮层下的基底核、小脑区域会被激活。这时大脑网络产生的互动模式,就是我们随着音乐摇摆的大脑机理了。
想起曾看过的一段文字:
音乐无好坏,只有有无意境的区别。听音乐的人,总是积极的,能保持清醒,也能看到他人。
或许,音乐不会让你心情立即愉悦,但,音乐会让你找到愉悦的方式。🎵🎶
网友评论
没想到高冰你懂的这么多,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