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1394天】
纸质书怎么会消失呢?
字里行间所传递的温柔
是什么都无法替代的呀
读书读到美妙的词句时,总会被感动到眼泪不自觉地涌出来——纸质书怎么会消失呢?拿着书本阅读文字所传递的细腻情感,那是专属于人类内心深处的美好,这份共鸣,是其它的方式替代不了的——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为自己生而为人,而觉得幸福无比。
《旅行之木》就放在手边,随手翻起,阅读一个章节,读到作者小时候因为一张摄影师所拍摄的照片,对阿拉斯加魂牵梦萦,甚至时时带在身边,无论是出门,还是上学——我仿佛窥见了一个孩子隐秘又美好的花园,花园里所生长出恣意的念想,都是关于北极圈一座小小的爱斯基摩村庄:
灰色的白令海,阴沉的天空,穿过云层的阳光好似竹帘,还有那座孤零零的爱斯基摩村庄……起初,吸引我的也许是照片的神秘感,可渐渐的,我便对村庄本身产生了兴趣。
为什么人非要住在这样的天涯海角呢?那是何等荒凉的风景啊。杳无人烟,每户人家的形状却清晰可见。生活在那里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又是怀着怎样的念想生活的呢?
曾几何时,我透过电车的车窗,打量夕阳下的城市。半路上,我看见一户人家敞开着窗户。大概当时刚好是吃完饭的时间吧,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光景映入眼帘……每每遇到这样的光景,我都会目不转睛地盯着,直到窗口的灯光消失在视野中……陌生人过着我所不了解的人生,是“明明活在同一个时代,却永远无法与他们邂逅”的悲哀。
对这份“悲哀”的描绘太触动我的内心了,我觉得人常常会觉得寂寞,去认识一些人,去与他们邂逅,偶尔能够纾解一下这份“悲哀”,又常囿于无法于灵魂深处达到共鸣,因而感觉到更孤独。
渐渐会发现,这份孤独只能寄情于山水,工作,或某个爱好,才足以承接住这份深情,不会有变故,不会有厌弃,不会有计较,平实且安稳,而且还可以随着自己的深入修行,得以有更深的造诣。
这才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被辜负的深情吧。
又写到作者走上了摄影之路——拿着相机去拍摄时,作者也是受到这张照片的影响吧,为了更美好的风景,为了看见更多的人——思及自身,我常常觉得想要学习摄影,却不知道要表达什么,那种意图是空洞的,没有那么强烈的想要去记录什么的欲望——又或者,我只是因为不会,没有入门,所以才无从表达,就跟一个还不识字的孩子让她去写文章,肯定是做不到的。
所有的事情都会因为内心的野望和热爱,才会奋不顾身地投入吧,在那份热火燃起之前,是无法预知的。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