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其实是这个样子的
怎么样?人不可貌相吧。
二、1.为什么要“陈”?“陈”什么?如何“陈”?
内容梳理:
“陈”的原因:除臣洗马,辞不就职(或: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的内容: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或:陈述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陈”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或以情动人)。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二)分析课文第二段
1.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提示:两层。第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2.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时间顺序)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赴命”(就职)?
提示:表时间:逮、前、后、寻(解释“逮”和“寻”,积累相关词语)。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识。“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3.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提示: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品析:诉说自己辞职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4.对着要点试背本段。
(四)分析课文第四段
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愿乞终养”)
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尽节”“报养”——忠孝两全)
3.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4.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5.对着要点试背本段。
四、美读明情
1.总结全文内容。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全文的布局:先陈苦情,博得同情;后陈孝情,打动真情;再陈忠情,消除疑虑。精心布局,环环相扣,出于情,归于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2.李密是如何把他对老祖母拳拳的孝敬之情陈述出来,打动晋武帝的呢?他都有哪些招式呢?
明确:
第一招:历数童年的悲惨经历
第二招:陈述进退两难的无奈
第三招:以皇帝之理消皇帝之疑
第四招:先尽孝后尽忠缓兵之计
总之,动之以“情”,起之以“誓”,晓之以“理”,明之以“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