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需要别人推荐书,说明你对书的判断力不自信,害怕读到烂书。
到底是书写得烂,还是我读得差,我怎么知道?
答案是,品味差。
当你站在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面前,你是不是也怀疑过人生?到底是他画得烂,还是我看不懂?
没有品味,所以没有判断力。
提高品味只有一条路:假装你是创作者。下次面对一幅画的时候,你不妨从创作者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表达?
有人说,如果你不会绘画,就永远不可能欣赏一幅画。别听他的,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不用花几年时间去学画,你只要看看别人是怎么画的,就能提升品味和判断力。
没拍过电影?没关系,谁没事儿拿几百万拍个电影玩儿?等你看的电影多了,甚至把一部经典电影翻来覆去看过几十遍了,下一帧怎么切,镜头怎么跟,你都牢记在心,比导演还熟,品味自然就有了。
你见过谁把电影看几十遍?没错,电影学院的同学们是这么干的。当你把一部经典电影翻来覆去看过几十遍的时候,你已经不是在消费电影了,你是在学拍电影。
同样的道理,要想提高阅读的品味,就得学习写作。就算你不想写书当作家,起码也得培养一下选书的判断力。书是要读进脑子里东西,不能一辈子都指望别人推荐书。
一般人劝你学写作,给出的理由无非是:写作可以提高考试分数,写作可以扩大个人影响力,但我给出的理由是——为了更好地阅读而学习写作。
我的这个理由不功利、非主流、有点绕,但是很贴心。因为好的阅读品味可以提高幸福感。
我吹个牛,如果读完了我的解读《风格的感觉》系列文章,你绝对会爱上阅读。当你再读诸如《自私的基因》《人类简史》《黑客与画家》这些有风格的文字的时候,你的感觉会完全不同,堪比第一次发现榴莲的美味。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提出了一个公式:知识= 体验 x 敏感度。我觉得可以把“知识”换成“幸福”,于是变成 幸福= 体验 x 敏感度。
《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被观众“吐槽”,说他在《圆桌派》节目里讲到各地美食时候,总是在咽口水,把大家讲得也咽口水。这就是对美食的敏感度高,幸福能力强。
当你学会写作,有了阅读的品味,读到好书时,你也会充满幸福感。毫不夸张地讲,读好书可以触发大脑过电的感觉。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学习写作?诀窍是要去看作者的草稿。分析正片的镜头可以让你学到很多,但是如果导演还能告诉你他背后是如何剪辑的,你的进步一定更快,这就好比大侠直接给你传送真气。
但当夜深人静之时,我们照照镜子,发现自己又不是郭靖,哪有各路神仙主动倒贴上门教我们武功啊?这时候,就得自己学会“偷师”了。◎
题图:《盗梦空间》分镜剧本中诺兰手绘的示意图,标注了多重梦境
Note:
[1]立体主义(Cubism)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1908年始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绘画特色。《亚威农少女》是由西班牙的毕加索创作于1907年的一幅油画。该画作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本文是 解读《风格的感觉》的第2篇,下一篇是《学写作的诀窍:看草稿》
关注微信公众号穷罗杰年鉴
好书推荐,笔记摘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