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琦先生的《涵泳经典》(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版)出版之时,我荣幸得到过他的赠书。最近与世琦先生微信联系时,他得知这书遗落北京家里,暂不得读,遂慷慨再赠。燕赵之士之仗义情怀,令这冬日里很感暖意。
李世琦先生著《涵泳经典》(摄影:吴晨)记得初得此书时,我还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当时的心情,是欣喜和兴奋的,因为书中收录了世琦先生评介我的长篇小说《乐天地》的文章,即《一个青年作家眼中的鞍山变迁——读吴晨〈乐天地〉》一文。先生在文中写道:“骆禾是该书的主角……,这是现代文学中很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是一种有严重缺陷的英雄人物(所以作者将他视为阿Q式人物)。以我的阅读经验,在以往的作品中似乎还没有过,值得研究者和读者关注。”其实世琦先生的这篇精彩的评论,连同我的《乐天地》作品节选,都曾发表在《鞍山文艺》2011年第三期上。那时的我初涉文学创作,是深切感到世琦先生对我的鼓励的。我暗下决心,等有了闲暇时日,定将我的《乐天地》修订得更好些。
《鞍山文艺》2011年第三期李世琦先生的文章(摄影:吴晨)再次收到赠书,赫然而见扉页上,世琦先生毛笔书法题字:“往事珍贵……”顿时感到我的心情也是一样的,更加上心存感激。借着书香,细查书名中“涵泳”二字的词语解释,谓“从容求索,深入体会”之意。古人有“学者当优游涵泳,不可躐等而进。”及“优游涵泳于故业之中,而新知忽涌焉。”之说法。又得见世琦先生推崇的“沉潜往复,从容含玩”八字读书良箴,方理解此书名代表世琦先生的治学理念。
李世琦先生所赠《涵泳经典》之题字及钤印(摄影:吴晨)今个冬雪之日,东北特别的冷,但读书作文还是适合的。复得了《涵泳经典》,恰值我对长篇小说《乐天地》进行修订,正需要“涵泳”经典以补充养分,遂优先看完了世琦先生书中有关鲁迅研究的文章。世琦先生是满含着崇敬鲁迅的情怀来阐释鲁迅的。他写道:“鲁迅作品给予笔者的精神滋养,功莫大焉!”(见《听鲁迅先生谈人生——读〈鲁迅论人生〉》)。不知怎的,我读其感言后的感受,竟是极其的相同。鲁迅文学精神给予我的滋养,熏陶,乃至我的小说《乐天地》的诞生,不也是“功莫大焉”吗?共鸣伴着回忆,亦是“忽涌焉”!心中就升起“静悟鲁迅”的情愫。
我曾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工作十五年,每日浸润在鲁迅的世界里,熏陶和影响,可说是一种幸运;经常能见到鲁迅研究的学者,也是一种幸运。往事珍贵!李世琦先生作为人文学者,经常来鲁博参加学术活动。记得在一次重要的出版会议上,世琦先生和做会务工作的我都参加了会议的大合影,我就站在他的身边。希望以后在出版书籍上能见到这张大合影,对我回忆纪念在鲁博的十五年时光,将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我在北京鲁迅博物馆的工作照(摄影:吴晨)那时候,在《鲁迅研究月刊》编辑部,我抱定几大摞的《鲁迅全集》,专门校对学者们在学术文章中对鲁迅著作的引文。我对照鲁迅原文,将来稿上的引文,逐句逐字地校准。这是我的日常工作之一。如今离开鲁博数年,再读世琦先生有关鲁迅的学术文章,倍感亲切。尤其是细看全书,见第一篇文章竟是以“鲁迅”二字开头的(见《老子的智慧——读郑海凌〈老子《道德经》释译研究〉》),更让我有了当年投入工作时振作起精神的感觉。
我在《鲁迅研究月刊》为来稿校对引文时所用的《鲁迅全集》(摄影:吴晨)世琦先生经常被邀请来鲁博参加学术研讨会,可见其研究鲁迅、深入挖掘鲁迅精神的功力和努力。他是资深的出版家、文艺评论家,也创办并主编过文化刊物。后来成功转型为文化学者,尤其活跃于鲁迅研究的领域,成果颇丰。
李世琦先生在北京鲁迅博物馆的学术研讨会上(摄影:吴晨)纵观他的《涵泳经典》,在第一部分,与书同名的"涵泳经典"专栏里,有关鲁迅研究的文章,占了不小的比例。而且内容涵盖面很广,包括鲁迅先生的人生、形象、性格、书法、文字风格及精神世界诸方面,引人入胜。
恭读世琦先生文集,见其谈起鲁迅来,下笔如有神,即可知鲁迅是其“精神偶像和精神景仰者”(引自耿相新先生所作该书《序言》)。这一点,又可以从世琦先生在本书中对鲁迅形象的赞叹中看得出来:“因为摄影者沙飞拍了连续照片,而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我们可以从照片上看出先生的慈祥、欣喜,木刻家的敬仰、喜悦,如沐春风……”(见《一部本真的鲁迅形象史——读黄乔生〈鲁迅像传〉》)。
北京鲁迅博物馆展厅展出的鲁迅与文艺青年的合影在世琦先生的这部文集中,最先吸引我去“涵泳”细读的文章是《鲁迅的性格》。世琦先生著文探寻鲁迅的性格,可说是研究到了根本。这个课题,是有触碰的难度的。这是需要真正搞学术人的勇气的。
在研究鲁迅性格的问题上,令人佩服的是世琦先生准确地找到了视角。也许是因为他作为人文学者,在研究中对鲁迅的人生课题有足够的信息量,并看到了太多群体的、个体的以自身角度评说鲁迅性格的观点,难免鱼龙混杂。所以他需要视角的选择。我们看到,他先选定了诗人周弃子的一句诗,“持平两字狂兼狷”,作为思考的基础。认定其“深见功力,抓住了鲁迅性格的根本特点,远超出那些学者连篇累牍的文章”(见《鲁迅的性格》)。我觉得,这种选择倒是可见世琦先生的功力,因为他据此找准了自己评说鲁迅性格的角度:完整。文章的这个视角一亮出,读者的眼前就像开了一扇窗。
这个角度看似简单,其实是“大道至简”。这个角度容易说得到做不到。而世琦先生是做到了的。当你循着世琦先生的妙笔,会走进一个新的景境。比如,你会领悟到不经常被人提起的、鲁迅先生的侠骨柔情的。
看世琦先生做鲁迅研究,品读他所阐释的内容,无不如扑面而至的清风,带来了鲁迅先生的文心气息。“鲁迅的智慧如浩瀚的大海”,“开卷有益”(见《听鲁迅先生谈人生——读〈鲁迅论人生〉》)。这可能与世琦先生自身的文人气相关吧。
从世琦先生的文章中品味,他本人是着力融入鲁迅先生的文心中的。每读书著文,必心念鲁迅。如他在评说顾随先生的时候,即寻鲁迅文脉提纲挈领,展开话题:“在讲解《文心雕龙·风骨》篇时,他先引用了鲁迅《在酒楼上》的一段描写……”(见《听顾随先生讲〈文心雕龙〉》)。这种意在笔先的思维方式概已融入世琦先生的写作习惯中,令阅其文者,亦随之品读到鲁迅的文心,感悟到鲁迅之伟大,作品之伟大。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文心亦是艺术的泉源。没有文心,岂可雕龙?鲁迅的文心,是文学艺术高峰上的明珠!鲁迅所雕之龙,即是《阿Q正传》等等经典。鲁迅之文心,之经典,之于中国现代文学,夺第一,当最高,舍我其谁?这可能就是世琦先生“涵泳”经典,而希望我们读者看到的。
这次读世琦先生的文章,最奇妙的是,把我过去的读书理解和感受,与世琦先生崇尚的“涵泳经典”治学理念链接起来,产生了茅塞顿开的效果,瞬间提升了我的认知。
我曾读鲁迅小说《社戏》无数次。我最早读的,还是1973年的《青年自学丛书》版本的呢。如今50年过去了,通过读了世琦先生的文章,对《社戏》,却又有了新的理解。感慨!一个经典作品,到底要读多少遍,才能理解深透呢?
再翻开《社戏》,又看到鲁迅先生写的“我耳朵只在鼕鼕喤喤的响……”,我就想起年少时读到此处时,自己的脑子里也嗡嗡地响起来,感觉一阵烦躁,急忙快速越过几行几页,去看鲁迅先生描写的那些江南水乡有趣味的玩童故事了。那时的我,对《社戏》开头有关京剧的内容不甚了了,只想绕开。对这篇经典作品的理解,只是遥远南方的风土人情……后来见到了一些议论鲁迅与京剧、与梅兰芳关系的文章,便又去读《社戏》。那时候,忽认为鲁迅对京剧的评述,确实简单了点,不够全面。先生怎么不去细品啊,京腔京韵可是国之瑰宝啊!哪里只是“鼕鼕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再加上我向来是赞赏梅兰芳艺术的,就真以为鲁迅也有骂错人的时候。因此说,之前我对鲁迅与《社戏》开头部分的理解与认知,也就止于这种不能完全领悟鲁迅精神的程度。
而今得见,世琦先生在文章中写道:“鲁迅对梅兰芳的评论虽然是语含讽刺,但鲁迅评论的本意是希望京剧保持民间艺术的刚健、清新的活力,不要为士大夫的趣味误导。”(见《听鲁迅先生谈人生——读〈鲁迅论人生〉》)。读了这句话,我不由眼前一亮。再去“涵泳”《社戏》,方对鲁迅先生有关看京剧“省悟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的表达有了最新的理解。
我感悟到,鲁迅先生把他对京剧艺术的态度,用小说艺术的形式表达了出来,是带有明显的时代色彩的。他无心细品京剧,这其中,少有他对京剧本身之不认同;更多的,是他对平民观戏的苦衷和贵族玩戏的恣肆之不认同。鲁迅先生又怎能不知道京剧是一门优秀的艺术,他只是不屑于走进旧时代赏玩京剧者的行列。鲁迅的性格一点也不狭隘,他只是不愿意为小的社会现象,去影响探索大的社会课题。与之觉醒地弃医从文一样!这不正说明了鲁迅先生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有更博大的民族性和人民性吗?
有了以上的理解,再捧起我泛黄的旧书,静静地涵泳起鲁迅的文学经典,读书就成为一种很好的享受了。亦愈欣赏《社戏》里的文字了:“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而经过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感慨!静悟鲁迅!
读世琦先生的文章,可知他对鲁迅先生及作品的欣赏学习研究,是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的。而作为读者的我,最大的收益,是有了对读书、对鲁迅的深层次理解,甚至于能够融通几十年的读书感受。而作为向经典学习小说创作的我来说,收获就更大了。在我手头,正在修订小说《乐天地》。如何让文学作品具有长久的艺术魅力?这是读了世琦先生《涵泳经典》给我的启示。再次为他的治学理念喝彩!
本文的最后,我发一张早年鲁迅博物馆学术研讨会会场的照片。这是在北京八道湾的周氏兄弟旧居,文学经典《阿Q正传》的诞生地。这里也有闻名的“老虎尾巴”,它与阜成门内故居的鲁迅工作室——“老虎尾巴”遥相呼应,值得品味。照片的场境中,我和同事布置好了会场,参会学者的名签也已准备就绪,静静地等待着先生们的到来。再过一会儿,一场“涵泳经典”的学术雅集又要开始了。
我要说的是,李世琦先生,参加了那天的学术研讨会,他坐在面对“老虎尾巴”的那个位置上,正适合静悟鲁迅呢。
鲁博学术研讨会会场布置(摄影:吴晨)静悟鲁迅,涵泳经典,世琦先生乃吾师也。
吴 晨
2023年12月28日记于葫芦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