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鲁迅先生所著第二部小说集《彷徨》第四篇。
《彷徨》一、浅谈人之思想观念
我在前几篇读书感悟中有提过,因为开始细读鲁迅先生所著文章,我便打破了自己所定的“读书只读一遍”之定律。实话讲,前三篇文章还好一些,只读一遍也基本能读出些感受,当我读到第四篇,也就是这篇《肥皂》之时,则是深切体会到了先生思想之深,文章蕴含内容之广。
一篇文章,几页文字,简单对话,细致描绘。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心理的描写可以说极致细腻了,内容涵盖几乎是面面俱到,寓意之深远,思想之深邃,确是我这种庸俗浅显之人难以理解的,需得反复读,才能多少读出一点点感悟,着实惭愧之极。
读了《肥皂》这篇小说,我也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认知以及思想之浅薄,确实差之千里。人的思想与其阅历与成长环境是有着直接关系的。举一个最为简单的例子,我们说爱情,对于爱情的理解,不同的人便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观点,若真是去街上做个采访,许是会发现这结果是千差万别的。不过这种事我们是不会去做的,也没有什么栏目任务或社会调研,则不需去这般做了。
话说回来,对于不谙世事还未真正踏入社会的,而且家庭十分幸福的学生来说,他对爱情是会有着美好的憧憬的,他对于爱情也会有些向往的。当然我们说的爱情只是局限于通俗的感情,异性之间的爱情或恋爱这类。
而对于家庭生活并不十分幸福之人来说,他对于爱情的理解就会有所不同了,他不一定会去向往,有的人甚至会去逃避;而还有的人会将爱情当作自己不幸生活的一种救赎,寄希望于此;对于经历过几段感情的人来说,他对爱情的理解又会有所不同了;有的人会看淡许多,从前追求的会放下,会改变了追求角度和线路;而有的人会比较坦然和淡然,有种随缘自在之感,还有的人会产生恐惧以及憎恨之心理;有些人会逃避以及干脆不再去接触这类事情……总之,每个人对于爱情的理解都是有所不同的,而且会发现很有趣的一点就是,我们很难找到有相同的爱情观的两个人,或者说很难找到两个人,而他们对于爱情的理解又是完全相同的。可能会有相似,却很难说会完全一样。这就是人与其他生物不同的地方,人类会思考有思想,会创造,富有创造力和行动执行力。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又是独立的小宇宙,而人的思想将人界定在自己的小世界之中。思考一个问题,可以有多个角度,比如吃苹果,我们就可以从各种角度去谈这个吃苹果的感受,它的果肉、它的颜色、它的味道、它的口感、它的用途等等,方方面面都可以去阐述。而且就算只是说颜色,都可以有多种方式可以去阐述,红色、淡红色、比红色浅一些、青绿色等等。味道也是一样,甜的、酸的,、酸甜的等等。所以说我们很难找到两个思想观念完全一样的人。
人与人之间只要能够做到尽量契合就已经十分不易了,所谓的三观相同,也不过是大方向上,格局思想上相似而已了,要说做到完全相同,是不太可能的,如果说两个人之间感情很好,相处的也很好,那许是有一方在包容和忍让,也可能是双方都会互相彼此理解包容和信任了,不会说,两个人都各自想各自的,就能契合在一起了,那是不现实的。人活着还是要稍微现实一些的。
二、一块肥皂的故事
再多说就说远了,我们把话题拉回来,说这篇小说《肥皂》。思想与格局是基于人的理想与经历之上建立起来的,每一个人都曾是热血沸腾的有志青年,只不过有的人被时光和岁月所侵蚀,屈从于现实了,也就随波逐流了,而有的人却逆流而上,即便被岁月侵蚀被现实打击也要将现实翻一个天翻地覆,我想鲁迅先生就是这后者。
《肥皂》这篇小说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7日,28日北京《晨报副刊》,由此可知时代背景了。
先生塑造了四铭这样一个主人公,其立意也是颇为深远的。我们一起从头来看。
文章开篇描写了四铭太太带着八岁的女儿秀儿做活儿的场景,在做活儿的四铭太太听到了四铭的脚步声,并没有回头去看。许是习惯了,也许是夫妻之间早已如亲人般的那种熟悉的感情了,没有了那种炙热的爱恋和依恋。而那时不是崇尚新文化的女性,对于爱情似乎是没什么特别的概念,她们的思想观念里还是相夫教子,照顾自家丈夫,让他高兴,而自己也要靠着他来谋生活,她们的思想里甚至还没有“独立自主”这几个字,从没想过男女平等这种。
在那时候,先进的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所倡导的新文化,对于保守的女性来说就好似洪水猛兽了。但这里也可以看出四铭太太的性子还是颇为倔强的,她听到了四铭的脚步声并没有立刻起身去迎接他,反而只作未闻,也是颇为有意思了。直到四铭走近了,她才抬起头去看他,这里也描写了四铭进屋来的状态和神态,他狠命掏着口袋,为什么?因为口袋里有东西,而有什么东西,下文也交代了是一块肥皂,这块肥皂就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明线。
四铭掏出来肥皂放在桌子上,闺女秀儿要来看,四太太赶紧着推开她,说明四太太对这东西也颇为稀罕。笔墨中又加了几笔来描写肥皂的状态和外观,从内到外的描写较为清晰,包装纸、肥皂的颜色、味道、形状等等。如果不看后文其实很难理解四铭此时为何这般局促,不像个男子汉该有的样子。看了后文便会知道,他自己的心中有些“猫腻”,又不能为人所道之,面上要装作无事之样,却又难以抑制内心的小火苗儿,两厢映衬,倒是显得四铭这个人物颇为滑稽了。
四铭太太称赞肥皂是好东西,四铭赶紧说让太太以后就用这东西,目光还直直地定在了四铭太太的耳后根儿上,作者也对四铭太太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她的肤色以及身体状况,她的心理以及所说的言语。而从她略显局促地话语中可以看出她对于四铭说的话多少是有些在意的,对于自己的卫生状况也是颇为介意的,自己本身是不介意的,而四铭让她用香皂,她便心里多想了许多了。甚至决定了晚饭后要用这肥皂洗一洗。
四铭太太对于肥皂是比较珍视的,就连包着肥皂的包装纸都舍不得给自己的闺女,转而将肥皂放置于高阁之上,足可见其重视程度了。
书三、单词之谜
故事继续发展,就不再说肥皂了,描写了四铭问自己的儿子一个单词的意思,自己的儿子支吾着说不上来。这里也有些细致的描写,写出了四铭大家长的风范。他说话,孩子就会吓得不敢使劲儿说话,似怕随时会挨揍一般,经历过那个年代就会知道,父亲在家里是有绝对的话语主导权的,而母亲大多数都不怎么敢多说太多话的。
《觉醒年代》里陈延年就曾经反抗过其父亲陈独秀,说他是大家长风范,他不上桌大家都不敢吃饭,他在家大家都不敢使劲儿喘气儿(大概意思)。这里的四铭在家里大概也是这样一个存在,孩子们都害怕他,妻子也有些敢怒不敢言,不高兴了就不理他等等,后文有些说明的。
我们继续说四铭问儿子单词的事儿,他让孩子去查明白,孩子就如蒙大赦一般恭敬地退出去了。而后四铭开始对新文化相关的学堂开始所谓的批判,对于新文化的推广和女学生上街游行的行为也是满口的反对。说起自己的闺女,也不让自己的闺女去学堂学习了,说新文化的学堂应该通通关掉等等。四铭太太也在旁边附和着,这里又有些意思了,四铭太太是真的赞同四铭的观点吗?倒是不见得了,许是平日里听四铭念叨的多了,也就习惯了。其实要说最亲近的人还是夫妻了,夫妻之间反而更会了解对方了,毕竟生活在一起太长时间了。
儿子学程(栓儿)又找到一个解释,四铭听了直摇头,并说了听到那单词的经过,那个单词是一个年轻的学生说出来的,大意是嘲讽四铭的意思,不过他不懂那单词的意思,就算是挨骂了,也是只能受着了。文中也描写了那卖肥皂的伙计的状态,他对于四铭也是颇为瞧不上的,四铭说他是“势利眼”,这倒是有些意思了,伙计和四铭算得上是互相瞧不上了。
四铭是一个颇有学问之人,只不过他的思想过于迂腐,过于落后,对于新鲜事物他这类人往往不愿意去尝试。他生活在自己舒适区里太久了,不愿意走出来,他的围城是自己建造的,自己又不愿意走出来,只得是自欺欺人了。对于新文化和新鲜事物他不愿意去尝试,甚至很是反对,这样的人一般会被时代拖着走,而不会主动去跟随时代的脚步,更不可能去做时代的引领者和弄潮儿,说穿了他缺了责任和担当,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希望。但他还是个有学问之人,这也是比较有意思的。
四、扯了谁的遮羞布?
故事继续发展,四铭开始顺着话题讲出了“孝女”的故事,那是一个十八九的姑娘陪着自己的祖母沿街讨饭,她讨到了吃的就给祖母吃,自己饿着,但周围人们只是看着并不给予施舍和帮助。还有个光棍儿说的话更为过分“买一块肥皂,咯吱咯吱遍身洗一洗,好得很哩”。这里也有些意思,看似这四铭是在和自己太太复述发生的这件事儿,而实际上这里面藏着四铭那不为人知的秘密和私心,倒是较为讽刺了。而四铭太太低头沉思了一下,问他给钱了没有,他说没有给,还说了一大堆说辞,四铭太太没有说话,只是站起身去了厨房准备晚饭了。四铭也出去看儿子打拳了。
故事继续发展,晚饭间,四铭看中了一个菜心儿,可还没等他伸筷子,那菜心儿已经进了自己儿子嘴里,他只能夹了块菜叶。而他借题发挥,训斥了自己儿子一顿,并说儿子还不如那孝女,还知道把饭留给自己的祖母吃等等。这里体现了四铭的自私之心,他会因为没有吃到一个菜心儿借题发挥和自己儿子去计较,心心眼儿和自私自利体现无余了。我们常说父爱是最为深邃和广博的,也是无言的,可四铭身上却没有体现出父爱那种慈和深,更多的似乎孩子是他的私有物品一般,我让你干什么你就得给我干什么,不让你做你就不能做,而且你还的猜得住我的心思,不许和我抢东西吃等等。而这也只能说是他的性格使然,他的思维还很局限和落后,他也不曾想要进步,这也是时代之悲哀了,而这样的人,四铭也只是一个代表而已了。
故事继续发展,四铭太太接下来的话,也便和四铭撕破了脸。扯掉了他的遮羞布(具体内容可以阅读这篇小说,这里就不赘述了)。四铭脸红了却还在狡辩,说那话是老光棍说的和他没关系,四铭太太却不愿再去理他。前面说了,夫妻算是最为了解彼此之人了,四铭心中所想,四铭太太还是清楚的。
后面继续发展,道统来了,来找四铭做选刊的选题,他们的题目真是够长够浮夸也够虚伪了。在做选题时,四铭提到了孝女,几个人又将这话题说了一遍,说到给钱之时,四铭带着所谓愤慨说了些话,旁边一人马上就说自己也没给钱,还推说自己没带钱,四铭赶紧说他自然不算在内,当真是虚伪至极了,不说其他,自己尚且没有做到,又何至于有脸面来说其他人呢?又有何脸面去评判社会如何。
此处描写很是有意思,后面又写了关于拿孝女做选题来嘲讽社会现象之事,也是有些意思,要孝女会做诗,后来说不会作诗也可以。要表彰孝女来讽刺社会现象。这孝女和女大学生们又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女大学生们追求自由和崇尚自由,追求平等和公平,孝女则随波逐流,她确也没有改变之能力,而她也确没有机会去接受先进的思想教育,这也算是一大悲哀了。
先生这篇小说,用肥皂做明线,全文贯穿,内里隐含着家国情怀和对社会的哀叹,对人们麻木不仁的愤怒等诸多思想感情和情绪,用此文给了当时社会以四铭为代表的一类人一记响亮的耳光。这篇小说的结尾,说了四铭太太用肥皂之事,还做而一系列的描写。此处也有暗讽之意,以肥皂收尾,也将整篇文章故事进行了升华,深刻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之社会地位以及思想落后之女性对于生活和现实的屈服。最后她还是屈从于现实,虽无奈却现实了。而且文中的一些名字的选取,和生活描写,也说明了这些情况都是当时南北方广泛存在的,代表范围之广也是可以看得出来的。
书六、未曾经历,只道感悟
记不清这是第几遍读这篇小说了,从写前引到这篇读书感悟成文也有几天了,着实不敢下笔,也的确事读不出什么来,第一次看的时候,我什么都没看懂,后来上网查了些资料,结合在一起方才懂了些,揭开了四铭的遮羞布,让他暴露在阳光之下。其实作为看客,我们并不能去批判他们对与错,鲁迅先生可以去批判,因为他生活在那个时代,亲身经历了那些酸痛,亲眼见到了人们生活的艰难和心酸。弃医从文之决心,以笔墨为刀锋之决心,文字成文就如利刃出鞘,见血封喉,诛心深入,就为了唤醒沉睡的灵魂,先生可以去批判,也可以去评判,他可以去塑造任何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塑造任何故事,而这些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下的人们生活之艰难,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之重要,文化之重要。也能让我们更为珍惜如今之生活。
写这些内容是批判吗?不是的,只是读书感悟而已,我不想去批判,也没有资格去批判,我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也没有亲身去经历那般苦痛与黑暗,我没有立场和理由去评判谁,只是浅谈自己的读书感悟而已,这篇读书感悟还是结合网上的一些资料体会出来的。评论古今事,话古今世人,好坏莫乱说。我没有资格去评判什么,只是想说珍惜我们如今之生活,过好当下之生活,对自己身边的人好一些。善良总是不会错的,相信明天会更美好。
后记:补充,写文之时落下了一处,文中有一处描写四铭只有在晚上深夜了才会抖擞精神,去做一些事,也是在暗讽他胆小怕事,懦弱无为,虚伪自私,只能躲在黑暗的角落里去搅弄些事儿,却不敢真正地站出来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是一种见不得光亮之人。可以说是较为讽刺了。
文:肃開
2022.1.11
(图文皆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