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虽然是周六,但是因为平时起床习惯性的,还是很早就醒了。
习惯性的拿起手机,先是打开学习强国做好,已经坚持两年了,成了习惯,每天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当天的内容做完,一则主要因为有要求,必须的,不做不行。另外一个原因,这上面有不少知识感觉挺好的,学习一下。再者,每天早上做完之后,这一天去忙别的,就不再惦记着了。
今天早上刚做完,就看到手机上飘来一条信息:袁隆平去世。当时感到心里震撼了一下,感觉这位无双国士的去世,真的是让人既痛心又无奈。后来,看到网上送行的人们一边呼喊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边送别的画面,我默默的擦干湿蕴的眼眶。
祈祷袁院士是一位无双国士,他的离去是我们的巨大损失,带给我们心灵上的冲击力也是无比巨大的。那么,想起来前几天一位同事的母亲的突然离去,感到世事无常,情非得已,该怎么样来面对现实,处理哀伤呢?
想起去年这个时候,疫情严重。每天都刷手机看网上的疫情肆虐,白衣执甲的艰苦奋斗,被感动的热泪盈眶。情绪每天都在随着疫情的发展和相关报道而波动,有时感动,有时生气,有时愤怒,有时恐惧,有时担忧,有时振奋……却深刻体会到了: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其实呢,在人们遇到哀伤的时候,通过哀悼活动,可以让亲人主动接受离开的事实。所以,哀悼本身是具有积极意义丫的过程,而并非是被动的。通过哀悼,丧亲者会去寻找失去的意义,受苦的意义,以及会渐渐体会到,失去这个人,是如何影响他们的生命的。哀悼像个杠杠一样,平衡着丧失后所要面对的复杂任务——是“随它过去吧”,还是“继续着过去”。我们都在慢慢地接受,生死离别,它真的发生了。但是,我们常常仍会保持着与逝者的某种联系。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个几分钟的或者几天的哀悼活动就可以完成的。哀悼通常会伴随着丧亲者一段不短的生命周期,没有一个明确会结束的时间点。经历丧失,会有一段明显的哀悼时间是会让人觉得是受限制受压抑的,丧失的感觉通常会一直持续着,时不时地跳出来一下,尤其是在一些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关键期,你会在余下的生命时光中做哀悼,在哀悼中渐渐消化它,整合它,让它变为我们的一部分。
人生下来,就会面对着死亡;得到的同时,也就意味着要失去,这是谁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我们人类文明是有限的,我们的文字、我们的剧本、我们的电影、我们的小说,它们无法表达很多哀伤中最深层的痛苦。由于人们无法把它表达出来,包括眼泪,丧亲者往往会感到,在这个世界上无人可以理解他。
渴望见到死去的挚爱、至亲,几乎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想法,这种心情难以平复,人们尝试各式各样的方式来实现愿望。这份深情,让人感动。哀悼到让我们接受逝者已经离开,但是亲人与他们的连接并未就此中断。那些情,那些爱,一直都还在心里。带着他们的这些情,这些爱,行走在人间,才能够更懂得珍惜爱,也能更懂得接受那些失去和不如意。
景今天,让我们一起为巨星的损落而祈祷、哀悼,向仍在逆境中努力前行的勇者致敬。做好自己的事情,让世界上充满阳光和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