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夏
小时候,总是盼着过年。人到中年,却有点儿怕过年了。回忆刚刚过去的年,没有惊喜,也没有意外,更多的是无聊。中年人过年,到底是什么味道?你品,你细品……
过年的味道,是记忆中的甜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在欢快的童谣声中,在小孩子的追跑打闹中,年,就来了。
我们小时候过年,对于小孩子来说,是解解馋,是穿新衣衫,还是那三角两角的压岁钱。
这就是一个小孩过年所有的快乐,也是最大的幸福!
印象中,家家户户的年三十,都要吃烩菜,猪肉炖粉条,再加上白菜、海带,吃起来那个香啊!
我一直怀念那种菜香,那种香味儿,这些年再也没有吃到过,别说是牛肉、驴肉、羊肉,哪怕是海参鲍鱼,都比不了!
不管平时日子多难,过年的时候,娘都会给家里的孩子们置办一身新衣裳。小碎花上衣,黑色或者茶色的裤子,早早就已经准备好,但一定是留到过年才舍得穿。大年三十晚上,哪怕是玩儿到半夜回家,也一定要把新衣服从柜子里拿出来,叠放整齐,轻轻放到枕头边。第二天起五更,一睁开眼,就是穿新衣服,然后跑到前后左右的邻居家炫耀一番,享受着大人的夸赞,小孩子的艳羡。
小时候,家里穷,小孩子平时哪有什么零花钱?过年的时候,家里的长辈,还有串亲戚的时候,会给上几角压岁钱。攒起来,放到安全的地方,就可以慢慢省着花。
可如今呢?小孩子也不那么盼望过年了,只要一部手机在手,什么春晚?什么拜年?哪怕是好吃的,哪怕是压岁钱,都提不起劲。
小时候的年,现在想起来,也很甜。
过年的味道,是回味中的酸
过年,小孩子只负责疯玩儿,一直忙个不停的是爹娘。
不管是杀鸡,还是煮肉,不管是炸油馍,还是蒸馒头,两个人总是配合默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立即明白对方的意思。
曾记得,每到过年的前几天,爹和娘总是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随意聊着,不具体是什么话题,不光聊怎么做好吃的,还聊家长里短,聊河南豫剧,聊收成天气……
忙碌的爹娘,又红又旺的木柴火,还有锅里飘出的肉香……想着,想着,鼻子一酸,眼眶里居然溢出泪滴!
我的爹和娘,还没来得及享受儿女带给他们的幸福和甜蜜,先是各种病痛,后来,实在熬住不住,就早早驾鹤西去。
他们俩,都没有活到七十岁。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过年的时候,看着人家有爹娘给做好吃的,看着人家大年初二回娘家串亲戚,除了羡慕,我心里都会酸酸的,觉得自己无家可归,没地方可去。
父母在,家在。
父母不在,家在哪里?
心里,一声叹息!
父母在,盼过年。
父母不在,怕过年。
人到中年,只能在酸涩中怀念父母健在的年!
过年的味道,是思念中的苦
孩子越大,离我们越远。
孩子小的时候,可以天天在一起。上了初中,回家的日子,就只有周末;孩子上了高中,一个月才回家一次;等孩子上了大学,回家,就只是寒暑假了;如今,孩子参加工作,回家的时间,基本上只剩下过年了。
之前过年,我们仨都会在一起。
年前,儿子毕业,在苏州一家公司找到工作。临近年关,由于疫情,国家和政府发出号召——就地过年。虽然,儿子很想回来,我也很想让儿子回来,可是,考虑到坐车不安全,还是决定让儿子一个人留在苏州过年。
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在千里之外,第一次一个人过年,没有家人在身边,会不会想家?会不会觉得孤单?
二十岁,早已经成年,但在父母的眼里,永远是个孩子,有担心,有牵挂,有思念!
大年三十中午,在老家,我做了几个菜,跟老人,还有三弟一家四口一起吃饭。和儿子视频,聊着聊着,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
儿子大年三十的午餐,只是一桶泡面。
其实,我倒是希望儿子吃点儿苦,好好历练历练。总是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什么时候都无法像雄鹰飞上蓝天。特别是男孩子,就应该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但是,思念,在心田上,就像夏天的草,疯长……
涩涩的味道,在心底蔓延!
过年的味道,是K歌时的辣
现在过年,年味儿越来越淡。在老家虽然时间不长,也是觉得无聊。后来,总算找到了感觉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去好朋友家里唱歌,沧桑的心境,平淡的生活,顿时变得火辣起来。
德才家有一个大音箱,也有话筒,唱的时候,需要连接手机,打开手机上的“酷我K歌”,没事儿的时候,吼几嗓子还是可以的。别管在不在调上,别管忘不忘词儿,有时候,唱的不是歌儿,是一份心情,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
电视里,手机里,不缺专业的歌手,但我们吼出来的,就是对生活的热爱,还有谈得来的几个人凑在一起的随意和喜悦。
德才最爱唱的是《红尘情歌》,还有一首《想念妈妈》。特别是《想念妈妈》这首歌,他是用心用情在唱,听起来很能触动心灵深处的那块柔软。
大敏,也喜欢唱,无论是经典老歌,还是河南豫剧,都能唱上几段儿。她说,平日里,一边忙手里的活儿,一边哼唱,就是唱着玩儿而已。在忙碌琐碎中,还能用歌声点缀生活,这就是阳光明媚的心境,这就是生活的惬意快乐。
其实,我也属于人来疯。喜欢唱,只是,很多时候,不是忘词儿,就是跑调儿,不过,还好,跑调儿没跑太远,顶多跑到姥姥家,几里地的事儿,没有十万八千里。平时哼唱,自我感觉还可以。但是,一拿起话筒,特别是第一句,起调儿不是高就是低,也就是找不着调儿。练唱了几次之后,慢慢有了点儿感觉,《倒霉大叔的婚事》中魏淑兰的“紧走慢走四里半”那一段,还有《前门情思大碗茶》、《女驸马》中“为救李郎离家园”,有时候也能唱出点味道来。
一帮70后,平日里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趁过年的时候,聚在一起,放松一下,吼一阵子,不用考虑唱得好不好,不用介意有没有人笑话,随心,随性,足够了。
酸甜苦辣,不仅是过年的味道,也是生活的味道。
人到中年,过年的味道,生活的味道,慢慢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