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决定写一篇随笔,随笔在我的印象中就是无固定主题,无固定框架。随“思想”的笔,用文字信马由缰,这是我喜欢的,因为我这人爱胡思乱想。很多想法总是在脑子里跳来跳去。
大脑的记忆和思考其实都是碎片化的,并不连贯。那些结构严谨的文章都是将大脑中星星点点的碎片汇集起来,然后排列组合,用逻辑的链条加以驱动后实现的。
随笔恰恰是这种严谨和秩序的反面,脑中此时此刻在想什么就把它复制在纸上,文字即思考。在保证语句通顺的大前提下,不做逻辑整理。这样写文章可能有些太随意。不过,我喜欢!
虽说是随笔,但还是要给自己规定一下规则的。百分之百的信马由缰也是对自己和看文章的人的不尊重。
想了想,决定给自己指定以下几个框架:
1.随笔分成几个小部分,每一部分间独立不关联,力求精简,不做长篇大论。但每一段小随笔都围绕一个关键词来写。允许轻微跑偏,不可严重跑偏。
2.要写出自己的小感悟,没有感悟的随笔叫流水账。
3.随想随写,写完不做较大改动,一次成型。
〈一〉
关键词:协作
昨天有幸参加我们007-8班组织的第一次分享会,更有幸的是可以在8班第一次分享会上做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分享。分享会很成功,这都是幕后主创团队和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分享会让我想到罗胖曾在《罗辑思维》的一期节目中讲过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而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很多过去原有的社会分工被瓦解,新的分工诞生。很多人挣脱盆栽式生活的束缚,把自己活的像u盘一样,随时联结,灵活自由。更产生了像斜杠青年这样的多专多能的群体。
可能白天是某一个传统行业的资深从业者,晚上就是专栏作者、游戏解说员、咖啡师……就比如我在昨天就分别扮演或尝试扮演了三个角色。有我熟悉的,有我陌生的。而分享会的分享嘉宾是我昨天扮演角色中最有意义的一个角色。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为了分享会而成立的临时管理群,它有两项重要职能,首先是分享会筹划阶段它是会议室,幕后主创、分享嘉宾在这里筹划商讨细节,告知活动的具体流程。
“会议室”+“演播室”等到了分享会开始时,它又变成了场外指挥中心,负责安排分享嘉宾出场,以暗号作为开始结束的标志。有临时突发状况时它会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这种职能很像各种大型晚会的演播室,也很像我所在的轨道交通行业的调度控制中心。
这个职能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与坚守。整个分享会的过程,让我想到了很多年前在公司培训室中的一幅标语——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二〉
关键词:驰骋
最近中了骑行的毒,原因是好哥们为我组装的公路自行车到手了。好哥们历经两年的时间,期间付出辛苦无数,把这辆他精心调教的车交给了我。本来就喜欢骑快车的我,这下根本停不下来。每次骑完之后我都会想为什么我喜欢把车骑的这么快?
好哥们费尽心思为我装配的自行车表面的原因是刺激。其实深挖后发现,是好胜心在作祟。不知为什么,其他车从我旁边闪过的一刹那,心里莫名的嗨。我自认为不是一个喜欢争强好胜的人,但到了骑行上,争强好胜的一面便显现出来了。
为我组装自行车的这位好哥们,和我有十多年的交情,他爱自行车胜过爱自己,曾经骑行过川藏线,每每想到这里我都羡慕不已。我曾经跟他说不要学那把半辈子都搭进去的建筑学了,专心弄你的自行车多好。他总是正经的说自行车只是爱好,建筑对他而言则是另一种存在……
能把兴趣爱好和理想志向很好的区隔开来,还能同时兼行并重,不失为某种意义上的成功。
〈三〉
关键词:怀念
大概三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微信上结识一位才女,她是一位自由撰稿人,初次聊天时就相谈甚欢。她很幽默,见识也很广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和地区:意大利、英国、美国、越南、日本、墨西哥……看她的朋友圈就像是在看万国博览会。
每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山水风景她都能融入自己独特的感悟然后写成小段子。有的思想深刻,有的令人捧腹。每每忆起都很庆幸能遇到这位奇女子。
和她聊天也很有意思。说话直击要害,不拖泥带水的同时总能带出些俏皮劲儿。她在朋友圈从不发自己的正脸照,所以至今也不知道她的样貌。也不知道她的名字。我也从没问过。因为知道她的现实生活和网络社交之间有着一条坚实的底线。
希望你一切安好!可是过了年后她发朋友圈渐渐少了,因为工作比较忙,我们也很少聊天了。从二月份的某一天开始直到今天,她的朋友圈再没有更新过。微信上给她留言也没有任何回应。这让我有些担心,担心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可是又无能为力。最近加入007开始写文章,会更经常的想起她。
检验友谊可以有很多条标准,但我想有一条标准是普遍适用的,就是一个人有很长时间没有与你联系,可你并没有因此而忘了TA,而是会想念,随着时间推移也许想念的程度还会有所加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