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伢赞
“朋友有真有假,真真假假分不清。”我想这句话对于朋友很多的人来说更有感触吧。而我的朋友却不多,屈指可数的那种。常听有人说自己朋友很多,只要见过面或聊过天的人他便能拿下,当作朋友相处。下次说到这个人时,他会说:“哦,是某某某呀,我熟。”我天生慢热,即便与人见过几次面,也不能与之称兄道弟。不仅如此,我还记不住人脸,不知道这种情况该称为“脸盲”还是记性不好,所以我怵与人相处,半天认不出来人。只有那三两好友,也不是天天联系的那种,而是许久不见,有事了才会互相问候一下。有时候,我甚至感觉自己没有朋友,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除了带带娃、写写文,别无其他。
不能说是社恐,但是绝对与社牛不沾边。三十多岁的人了,至今不知与人相处之道,这么说也不完全正确,工作中与合作伙伴联络完全没问题。但是官场之道一窍不通,除了工作之外的为人处事不会,经常被人嫌弃情商堪忧。为此,我感到无助,我甚至去听提高情商有关的书籍,但效果甚微。长此以往,索性放弃。不再纠结于自己的情商不如人,这样的状态也挺好,做真实的自己,至少不累心。何必为难自己呢?要说我与人不会相处,但我与各年龄段孩子却相处融洽。不管是婴幼儿,还是幼儿、儿童,抑或青少年,我都能与他们相聊甚欢。还有老人,我也能与他们畅聊。看来,我更适合“忘年交”呀!
有段时间孩子爸对兄弟俩的社交能力表示不满,让他们主动与人交友,融入别人的游戏中。并表达出希望他们外向开朗,能与小朋友们自来熟。在一旁的我听得尴尬不已,孩子爸的要求,看似积极向上。但是就连大人都做不到的事,为何让孩子陷入社交漩涡呢?本身家长就不是社牛家长,为何强求孩子成社牛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相处之道,有自己舒适的关系圈,强行融入其他元素,只会让人焦虑不已。当然,人是社会人,需要交友,需要交际圈。可是交友有多有少,圈子有大有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兄弟俩表示他们并不想加入刚才小朋友们的游戏,自己玩得很开心,为什么要突然加入别人呢?在我们母子的合力争辩下,孩子爸默不作声,不再批评兄弟俩不会交往了。
都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经过别人传的话,别人加工后的语言,“三人成虎”当然不能太过信以为真。但是亲眼看见的就一定是真的吗?世间有多少东西是真的呢?又有多少东西是假的呢?或许东西并没有真假,它们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只不过我们被自己的耳朵和眼睛所蒙蔽了而已。如果这么说,那该如何辩真假?也许不需要辨别真假,只需沉下心,用心去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