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知道杨杨理发店,是我刚上初中的时候,距今已有21年了。原来的店位于桂坛巷,后来搬到东边巷。位置变了,但店面的装修风格依然,还是旧旧矮矮的瓦房,罩着有点褪色的蓝色大雨蓬,雨蓬下挂着几条大毛巾,遮挡着店面半截磨砂的玻璃门。就像一个洞口,若不驻足,几乎看不清里头的陈设,昏暗的粉红色灯光下,隐约只能看到一张黑色的长沙发。这一切与二十多年前几乎一样。
刚上初中的男生正是情窦初开的时期,自然而然知道这不是正常的理发店。一群同学路过,有时候还会开玩笑起哄。我也常常好奇地窥视。大部分时间,杨杨是躺在沙发上的,但是看不清,也没好意思多看。偶有中年男子进出,我们便会暗自偷笑。有时候甚至遇到老人家去消费,更是不免与同学评论上几句。上了一段时间学,终于遇到几次杨杨走在街上,也许是去买生活用品吧,怎么看都不像去走亲访友。白得可怕的脸,画着又粗又黑的眉毛,穿着惹眼的黑色渔网袜和夸张的高跟鞋,并没有时髦的感觉,特别是配上那张大约四十岁的脸,感觉十分滑稽和别扭。于是,她就成了初中同学间调侃和鄙夷的话题对象。那时的我总觉得,她的生意应该是惨淡的,一直是一个人,也许也是寂寞的吧,生活大抵也是窘迫的。我甚至在过年的时候偷偷匿名给她寄过问候新年快乐的明信片。最终这件事也成了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只是没想到,当年感觉几乎已有四十岁的杨杨,二十多年过去居然还开着一样的理发店。时过境迁,物非人非,我都成了油腻的中年大叔。有时路过,还挺好奇二十年后的杨杨变成了什么样。只是依然看不清昏暗的粉红灯光下,躺在黑色沙发上的那张脸,我也依然不好意思多看。几十年来一直做着同一件事情的她,是不是早有亦客亦友的主顾,是否还有挂念她的亲人,或许还有回不去的家?
我居然又产生了一丝的悲悯,也深感当年的鄙夷有点不应该。转念一想,此刻的悲悯,也许也会是多余而错误的吧。毕竟,没有经历过她的人生旅程,没有定义她幸福与否的权利。也许,她按着自己想要的方式,过得充实而欣慰呢。
再过二十年,杨杨理发店还会在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