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清本草之姜

清本草之姜

作者: 由豫94 | 来源:发表于2022-09-23 15:53 被阅读0次

清·汪昂《本草备要》  

生姜

生姜(宣,散寒,发表,止呕,开痰。)

辛温。行阳分而祛寒发表,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畅胃口而开痰下食。治伤寒头痛,伤风鼻塞,(辛能入肺,通气散寒。)咳逆呕哕,(有声有物为呕,有声无物为哕,有物无声为吐。其证或因寒、因热、因食、因痰,气逆上冲而然。生姜能散逆气,呕家圣药。东垣曰:辛药生姜之类治呕吐,但治上焦气壅表实之病,若胃虚谷气不行,胸闭塞而呕者,惟宜益胃推扬谷气而已,勿作表实用辛药泻之。丹溪曰:阴分咳嗽者,多属阴虚,宜用贝母勿用生姜,以其辛散也。昂按:人特知陈皮、生姜能止呕,不知亦有发呕之时,以其性上升,如胃热者非所宜也,藿香亦然。)胸壅痰膈,寒痛湿泻。消水气,行血痹,(产后血上冲心,及污秽不尽,煎服亦良。)通神明,去秽恶,救暴卒。(凡中风、中气、中暑、中恶、暴卒等证,姜汁和童便饮效。姜汁开痰,童便降火也。)疗狐臭,(姜汁频涂。)搽冻耳。(熬膏涂。)杀半夏、南星、菌蕈、野禽毒。(野禽多食半夏,故有毒,生姜能解之。)辟雾露山岚瘴气,(早行含之。)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痹痛。

久食兼酒,则患目发痔,(积热使然。)疮痈人忌食。

姜皮:辛凉。和脾行水,治浮肿胀满。(以皮行皮,五皮散用之。成无己曰:姜枣辛甘,能行脾胃之津液而和营卫,不专于发散也。东垣曰:夜不食姜者,夜主阖而姜主辟也。

秋不食姜者,秋主收而姜主散也。妊妇多食,令儿歧指,象形也。)

秦椒为使,恶黄连、黄芩、夜明砂。(糟姜纳入蝉蜕,虽老无筋。)

干姜、黑姜

干姜、黑姜(燥,回阳。宣,通脉。)

生用辛温,逐寒邪而发表;炮则辛苦大热,除胃冷而守中。(辛则散,炮则稍苦,故止而不移,非若附子走而不守。)温经止血,(炮黑止吐衄诸血,红见黑则止也。)定呕消痰,去脏腑沉寒痼冷,能去恶生新,使阳生阴长,故吐衄下血有阴无阳者宜之。亦能引血药入气分而生血,故血虚发热,产后大热者宜之。(此非有余之热,乃阴虚生内热也。忌用表药、寒药。干姜入肺利气,能入肝引血药生血,故与补阴药同用,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故亦治目睛久赤。)引以黑附,能入肾而祛寒湿,能回脉绝无阳。(仲景四逆、白通、姜附汤,皆用之。)同五味,利肺气而治寒嗽。(肺恶寒。)燥脾湿而补脾,(脾恶湿。)通心助阳而补心气。(苦入心。)开五脏六腑,通四肢关节,宣诸络脉,治冷痹寒痞,反胃下利。

多用损阴耗气,孕妇忌之。(辛热能动血。王好古曰:服干姜以治中者必僭上,宜大枣辅之。东垣曰:宜甘草以缓之。)

母姜晒干者为干姜,炮黑为黑姜。

清·杨时泰《本草述钩元》 


●生姜

辛而甘温,气味俱厚。浮而升,阳也。

行阳散滞,辟恶祛邪。入肺,开胃,止呕吐。(呕乃气逆不散,生姜行阳散气。)消痰(兼温中去湿,开豁冲散之功。)下气,开五脏六腑,通四肢关节,归五脏。除风邪寒热,并咳逆上气,久服通神明。

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

取汁和杏仁泥,煎成膏,水调服,下一切急痛气实,心胸壅膈冷热气。

捣汁合蜜服,治中热呕逆,不能下食。

浸汁点赤眼。

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甚妙。

能制半夏、厚朴之毒。与枣同用,辛温益脾胃元气,温中去湿。与芍药同用,温经散寒。(东垣)

生姜去湿,只是温中益脾胃,脾胃之气温和健运,则湿气自去,湿去则痰自消。(《类明》)

凡早行山行,口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之邪。

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毒、中恶、干霍乱,一切猝暴之病。用姜汁与童便服,立可解散。盖下气开痰,更假童便以降火也。

疟疾由脾胃聚痰,发为寒热。生姜四两,捣自然汁一酒杯,露一宿,于发日五更,面北立饮,即止。

咳嗽不止,生姜五两,饧半升,煎熟,食尽愈。

干呕厥逆,频嚼生姜,取效。

呕吐不止,生姜二两,醋浆二合,银器煎取四合,连渣呷之。又杀腹内长虫。

心下痞坚,呕哕。生姜八两,水三升,煮一升,半夏五合洗,水五升,煮一升,取汁,同煮一升半,分服。

〔论〕凡物皆有表里,与人身无二。生姜味辛,留皮者入肺而开胃,肺胃合而阳气乃行。故能开五脏六腑,通四肢关节,由表入里,为行阳达气之剂,非止可治风寒。而风寒之伤乎表者,尤其的对。若干姜两次去皮,有里而无表,则似自里而徐达之经也。

●干生姜

乃留皮自干者。

与生姜之用不殊,但不润,可入丸散,较之干姜则不热。

●干姜

造法:取生者水淹三日,去皮,置流水中六日,更刮去皮,晒干,置磁瓮中酿三日,紫色乃成。

姜留皮则冷,去皮则热,非皮性本冷也。盖留皮则行表而热去,去皮则守中而热存耳。(丹溪)

气味生辛炮苦。气薄味厚,半沉半浮,可升可降,阳中阴也。为心脾二经气分药。

洁古云:大辛大热,阳中之阳,补心气不足。

生用味辛,较留皮生姜为热,而散邪走表不异。治寒嗽胸满,咳逆上气,温中出汗,逐风湿痹。

炮用味苦性守,以守为行,与生姜异。温脾胃,治里寒,主心下寒痞,目睛久赤,水泄下痢,霍乱胀满,脾寒疟疾,及心腹腰肾冷痛,一切下焦寒湿痼冷,肾中无阳,脉气欲绝。(黑附子为引,水煎同服。) 伤寒阴阳易病,同补阴药用,能引血药入气分生血。治血虚发热,及产后血虚大热。(产后大热,能佐人参收耗散而补阴。)

童便炒黑,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其用有四:通心助阳,去脏腑沉寒痼冷,发诸经之寒气,治感寒腹痛。(洁古)

生则逐寒邪而行表,炮则除胃冷而守中。(东垣)按用炮姜以守中者,除中气之寒,非干外邪也。仲景治少阴下痢便脓血,桃花汤中,干姜不炮。治热利,赤石脂丸中,干姜炮,有黄连当归,参此则知气虚而热利者,即中气之寒也。

同五味子用以温肺,同人参用以温胃。(东垣)

干姜入肺中利肺气,入胃中燥下湿,入肝经引血药生血。(丹溪)

生用同橘皮、乌药、白蔻,除胸满咳逆上气。

同紫苏、桂枝,能温中出汗。加术,则能逐风湿痹。

同参、术、苓、甘,治下痢寒冷腹痛。

有血脱色白,面夭不泽,脉濡者,此大寒也。宜干姜之辛温以益血,大热以温经,须炒黑用。

炒黑同生地、白芍、当归、牛膝,治产后恶露不尽,血虚发热。

同地、芍、榆、麦、芪、甘、人参、升麻,治肠澼下血。

同藿香、木香、砂仁、橘皮、紫苏,治中恶。去木香加木瓜,治霍乱胀满。加桂枝,并治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

同橘皮、人参,止胃虚呕逆。

同橘皮、苓、术、贝母,治痰疟久不愈。

同参、术、陈皮、桂枝,治寒疟。

同参、术、甘草,治虚寒泄泻,中寒作泻。

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易伤难化,无力肌瘦。用干姜频研四两,以白饧切块,水浴过,入铁铫溶化,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三十丸。

头晕吐逆,胃冷生痰也。用炮姜二钱半,炙草一钱二分,水一钟半,煎减半服。

中寒水泻,炮姜研末,粥饮服二钱。

寒痢青色,干姜切如豆大,每米饮服六七枚,日三夜一,累用得效。

血痢不止,干姜烧黑存性,放冷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神效。

脾寒疟疾,干姜炒黑为末,临发时,以温酒服三钱匕。

〔论〕姜之味辛,辛者金也。然以四月种,五月苗,至秋社前后新芽顿长,秋分采芽,柔嫩可口,霜后则老而多筋。此非金以火始,火以金终之证欤?惟火为金之始,故当盛夏而叶即辛香,惟金为火之终,故秋热则无姜。卢氏云:点火成金,金复归火,尽金之性,所以全火之用。参此则知《本经》所谓通神明,《别录》所谓归五脏之旨矣。《经》云: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此正生姜之能事。至炮而用之,似与秋热无姜之义戾。不知姜虽以辛属金,然生则尽火之用,炒则存火之体。(炮者味苦属火)如本草言散标寒宜生,治里寒宜炮,犹未深悉于生用者。尽金之性,所以全火之用,炒过者存火之体,所以全金之性也。夫气为火之灵,生于火而统于金,生者金之气畅,而火之用乃畅,炒者火之体守,而金之气乃存。人但知用治里寒,不知凡病本乎中气者,久则虚寒。无论纯乎寒之证,即中气虚而化热,亦须假此守中,而后可酌施治热之剂,(气虚化热,热化痰,治用炒干姜。案见痰热条。)此先哲隐而未发之旨也。其引血药入气分生血者,以阳中之太阳心也,阳中之少阴肺也。离中有坎,肺更得肾气之上至者,下降入心,火中之水得此,如红炉点化,而合于胃中之鼓煽,其血乃成。所以炮用者,敛金之性,归火之用,使火中之水,借母气而生化尔。至用炒黑干姜以止唾血痢血,则因火从水化,而浮阳不僭,又以守中者。入凉血剂中,使寒不凝,而血乃和,是固妙有调剂耳。要知一物之用,性味各殊,生姜、干生姜以留皮而从表之里,制干姜以去皮而由中达经。干姜又有生用炮用之异,生用则热而犹散,炮用则热而善守。炮姜又有黑与不黑之异,不黑者温中寒,(治血分虚寒无热,若产后血虚发热之类。)黑者治中气虚而化热,因以伤血。(如唾血痢血之类,然治化热伤血,须同童便炒黑用。)其主治历历有别,未可混投也。

用干姜者,除病因于寒可以生用,此外皆炮用,但因所病,而炮有微甚耳。即治中气虚冷,亦未可生用,恐反散气也。

多用则耗散元气,须生甘草以缓之。(东垣)

服干姜以治中者,必僭上,不可不知。(海藏)

干姜大辛,久服损阴伤目。凡阴虚内热诸病,及表虚有热汗出者,法并忌之。(仲淳)

清·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

【原文】姜 辛热,散风寒,温中。去痰湿,止呕定痛,消胀杀虫。治阴冷诸疴。杀鸟兽、鳞介、秽恶之毒。可酱渍,可糖腌。多食久食,耗液伤营。病非风寒,外感寒湿内蓄,而内热阴虚,目疾喉患,血症疮疡,呕泻有火,暑热时疟,热哮火喘,胎产痧胀,及时病后,痧痘后均忌之。

闪拗手足,跌打损伤,生姜葱白杵烂,和面炒热罨。

初伏日,以生姜穿线,令女子贴身佩之。年久愈佳,治虚阳欲脱之症甚妙,名女佩姜。

相关文章

  • 清本草之姜

    清·汪昂《本草备要》 生姜 生姜(宣,散寒,发表,止呕,开痰。) 辛温。行阳分而祛寒发表,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畅胃口...

  • 资料 | 国学书库(之八)——医部

    国学书库(之八)——医部 1、 医部 > 本草类 《神农本草经》 汉•佚名《本草纲目》 明•李时珍《本草便读》 清...

  • 可能,你用的干姜炮姜是错的!

    #植物思考 好几年前,只为读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之“川姜”条目,见有说:“出川中,屈曲如枯枝,味最辛辣,绝不类姜...

  • 秋藕胜过人参补,生吃熟吃功效大不同

    《本草纲目》中直接把莲藕誉为“灵根”,《神农本草经疏》则认为藕“实得天地清芳之气,禀士中冲和之味,故味甘气平。” ...

  • 何为干姜?

    南朝 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干姜今惟出临海、章安,两三村解作之。蜀汉姜旧美,荆州有好姜,而并不能作干者。凡作干...

  • 常用中药材_生姜_自渡子

    《生姜》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姜、鲜生姜、母姜、姜根、百辣云、...

  • 常用中药材_骨碎补_自渡子

    《骨碎补》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碎补、肉碎补、猴姜、毛姜、申姜...

  • 河南非遗:起源于药王孙思邈,温暖整个冬天的怀姜糖膏

    民间俗语“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 怀姜,种植历史已有1700多年,是《本草纲目》中唯一记载具有药性的生姜,怀姜...

  • 《本草之美》—— 菊

    《本草之美》——菊

  • 雨水养生小知识

    《本草纲目》有云:“春雨有生发之气,煮中气不足,清气不升之药事半功倍。”雨水后,天气回暖,养生重在肝,肝属木,木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本草之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my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