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小米咖啡
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小船轻舫好追游。
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销尽两眉愁。
这是晏殊的《浣溪沙·红蓼花香夹岸稠》。
岸边红蓼丛生,满目星星点点的繁花,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芳香。遥遥东去的一湾绿波春水,相依相伴。坐着小舟,随波逐流,追游嬉戏。
渔翁酒醒后,重新拨棹,连忙折返。水中鸳鸯,惊起飞去,又回头张望。离别的相思,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喝了这杯美酒,以解千愁。
红蓼。没有见过。又或许曾经见过,只不过彼此都没留下惊艳的印象。资料上介绍它,既喜湿又耐旱,河川两岸的草地及河滩湿地,或者田埂、山谷、路旁,它都可以成片成片的、漫天遍地的生长,生命力十分旺盛。即使截取一段枝,插在装了水的瓶里,没几天,也能长得兴高采烈。
它的主茎粗壮直立,长出很多侧枝,叶子细细长长,不甚亲密,每片之间都离得远远的。花穗不像叶子,一串一串的,每个花穗由无数个小花组成,浅红淡紫,只有米粒大小,小巧秀气,密密麻麻,紧紧地挨着彼此,生怕谁的手一松,就掉队了。
等到开花的时候,花穗微微下垂,看起来有点儿像粉红色的麦穗,更像的是穿了红衣的狗尾巴草。也许是因为它们俩的神似,红蓼有个别名叫狗尾巴花。
红蓼,作为最美的一抹风景,摇曳在唐诗宋词里。最喜欢的是陆游的《蓼花》:“十年诗酒客刀洲,每为名花秉烛游。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蓼醉清秋。”陆游性格豪放,看到清秋里的红蓼,心就醉了。是不是亦在红蓼花里,看到了自己这一生,不挑,不拣,在哪里都能安家,热热闹闹地生长,淡淡然然地开花?
偶尔遇到今人写的红蓼,也有耳目一新的,文字里这样描述:“红蓼是性冷淡的村妇。没见过红蓼缠绕,没见过红蓼妖娆,靠水生长的小村妇,又清丽又冷淡。”想一想,这也是红蓼的一种风情,虽然直白了些。
晏殊的词里,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丝丝的惆怅。许是被孤独拥抱得太久,总有那一抹抹化不开的伤感。随处可见的相思,在碧波澄澈的湖里,在飘飘荡荡的小舟上,在鸳鸯不断地回望里。
采采红蓼,悠悠我心。一寸相思两眉愁,一杯浊酒解千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