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化苦旅》读后感(成依凡)

《文化苦旅》读后感(成依凡)

作者: 萤窗细语 | 来源:发表于2018-02-22 09:41 被阅读0次

        暮色四合,喧哗一切复于平静。静夜里,最好的莫过于读书了,一盏孤灯,一杯浓茶,慢慢阅读《文化苦旅》。

        手棒一本《文化苦旅》,随着作者的笔触在字里行间里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我一直对书名中的"苦"字百思不解,起初认为是指旅游的辛苦,现在才发现是一种幼稚的理解。其实,苦于身无所谓苦,苦于心才为实苦。作者感慨:"文人似乎注定要与苦旅连在一起。"我以为,这是文人最大的财富。苦涩后总会留下对历史的感悟,对文化的理解、人生的思索。

        秋雨先生说:"如果人生是一条一划而成的线,那么具有留存价值的只能是一小点。"是的,人生无非是漫长历史的一个缩影。历史从古代到今天,还要继续走下去的。历史的足迹却成了无数人一生的追求。历史的魅力便在于它足迹总隐藏在山水间,难于寻找。所以没有博大精深历史情怀,深厚文化内涵的人是找不到这些无价之宝的。然而,余秋雨先生成了胜利者,他的收获便是这《文化苦旅》。

        跟随作者的脚步,来到书中。我们不得不因那历史和文化的指引走上前去——眼前出现了莫高窟的石洞。它依旧壮观、威严,石像壁画依然不言。跟随作者静看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变化,如同它们静静注视着敦煌的千年变迁。千年前的一次刀划下,开启了千年后莫高窟的壮丽。它遭遇浩劫,洗礼,多年后的今天,那神秘又充满意义的莫高窟能引起大家的注目并非外表炫丽的一种人性,深层的蕴藏。

        千年之前的那场浩劫,绝不能只是过眼云烟。我们要吸取教训,将文化的精神永驻于华夏大地!

        合上书本,走向窗前,静思……

        我们真应该去辽阔的土地上走走,看看,咀嚼,体验……释放自己那涌动着满心、满眼、满脑的渴念……

相关文章

  • 《文化苦旅》读后感(成依凡)

    暮色四合,喧哗一切复于平静。静夜里,最好的莫过于读书了,一盏孤灯,一杯浓茶,慢慢阅读《文化苦旅》。 ...

  • 一声叹息

    ——《文化苦旅》读后感 记得十几年前,读过余先生的老版《文化苦旅》,《道士塔》《风雨天一阁...

  • “苦旅”不苦-《文化苦旅》读后感

    从“话“苦旅”之苦”到““苦旅”不苦”的转变,只是十来天的功夫。 这几日肇庆接连来了两次台风,“天鸽”刮来一日的昏...

  • 文化苦旅读后感

    这本书简直不能太美了!苦是一种姿态,旅是一种人生,一种游遍祖国大好河山豁达的姿态,那么祥和。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

  • 《文化苦旅》读后感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未看过《文化苦旅》之前,不会想到,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在他们的背后会...

  • 文化苦旅读后感

    与《文化苦旅》的不期而遇,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初次接触这本书,我便被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它通过山水风物...

  • 文化苦旅  读后感

    暮色四合时,最好不过读一本文化苦旅,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此又多了一声叹息。余秋雨先生以其宽宏的笔触,容纳了...

  • 《文化苦旅》读后感

    中华文明已经有四千两百年以上悠久的历史,无论是最先出现的古巴比伦文明,还是曾经盛极一时的希腊文明,都已被时间的车轮...

  •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若说是余秋雨先生的游记,显得过于狭隘,先生游历更多的是感悟与思考。 《文化苦旅》一书重在体...

  • 《文化苦旅》读后感

    昨天突发兴致,找出了这本被我塞在小角落的《文化苦旅》。之前,虽然听过大名,但是一直没有想要拜读的心境。但是昨天,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苦旅》读后感(成依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pa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