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第一讲:小学儿童的特点与幼小衔接
一、幼儿园与小学幼小衔接策略:
1.培养孩子对小学生活的热爱之情。
2.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鼓励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多提“为什么”。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多读书、多记忆,从而积累更多优美的书面语言。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正话反说”“手指比大小圆”等游戏,促进孩子有意注意的发展。
3.促进孩子身体和动作的协调发展。
4.帮助孩子调整作息,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5.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6.增强孩子自我照顾、自我保护的能力。
7.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同学交往。
8.正确看待孩子学业成绩。
二、小学新生入学必备指南:
1.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2.上学以后孩子要独立记住很多事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记住当天的作业和第二天要带的课本和学具。
具体做法:一次提醒,一次检查,一次表扬。
3.让孩子认识、熟悉自己的文具,并养成及时整理保管的好习惯。
每个同学准备一个资料夹,将老师下发的课程表、卷子等资料,分类收藏在文件夹里。
4.多带孩子外出接触新的环境,多和别人交往,鼓励他敢于与不太熟悉的人大声讲话。
5.教会孩子每天按照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带齐当天的学习用品。
第二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做作业拖拉,怎么改?孩子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是做作业,作业还没做完之前,全家人都不许吃饭。父母在孩子做完作业之后就将时间完全交给孩子。他们认为时间是孩子省出来的,这是对孩子抓紧时间完成作业的一种奖励。
家长要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陪孩子写作业有什么坏处?
1.孩子会在家长面前刻意表现他的痛苦,以博得家长同情。影响写作业的专心,又影响速度。
2.孩子觉得不完成作业至少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是他和家长共同的事。
3.有些家长因为陪孩子付出了时间和辛苦,就产生了讨债心理。
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是瓦解好习惯,也是对儿童自制力的逐渐消磨。
如何培养孩子检查订正的习惯?家长不必每天检查学生的作业,但要检查学生是否订正改错。建议给孩子准备一个“纠错本”,将所有错题收集在一个本子上。
习惯的养成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左右。“刻意,不自然”。家长需要刻意提醒孩子改变,孩子在此阶段会觉得有些别扭,不舒服。家长提醒时要注意方法,不要过分强制。
第二阶段:7-21天。“刻意,自然”。孩子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但是一不留意,还会恢复到以前。家长需要刻意提醒孩子。
第三阶段:21-90天。“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
能坚持重复21天以上,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如果能坚持重复要365天,你想改变都很困难。
第三讲:让孩子在玩中成长
玩对孩子学习有什么促进作用?
1.玩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家长可以采取一些寓教于乐或寓乐于教的方式,让孩子多元化地吸取新知识。
2.玩可以增长知识。家长应该提供机会,让孩子走进大自然,了解自然,从自然中获取知识。
父母应该如何尊重孩子玩的天性?
1.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2.让孩子在大自然中玩耍。
3.指导孩子玩出智慧和品格。
4.在玩中发现孩子的天赋。
5.经常鼓励孩子外出和别的朋友一起玩。
6.给孩子一些玩的规则。
如何让孩子玩出创造性?
1.让孩子多动手,培养创造性思维。
家长不要因为怕孩子弄坏了东西而粗暴地制止他们,应该对孩子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同时给孩子正面的解释,估计孩子自己动手搞一些小发明。
2.鼓励孩子自由地想象。
家长要尽量保护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事实证明,经常收到表扬的小孩远比受到训斥或者淡漠处置的小孩想象丰富。
3.为孩子设计特定的游戏。
陶行知:“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自己想;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自己干;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自己看;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自己说;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社会中汲取更丰富的学问。”
第四讲: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让孩子从懂事开始就明白做事情要有始有终。
2.不断强化这个观念。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自己分内的事。
3.让孩子懂得干一件事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如何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1.加强记忆的训练。
2.培养孩子的耐心。
3.培养孩子学会观察。
4.培养孩子学会思考。
德西效应: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如果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的吸引力。
第五讲: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共同责任
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1.对男孩子的影响
(1)男性气质的塑造
(2)兴趣爱好的培养
2.对女孩子的影响
(1)自信心的建立
(2)女性气质的塑造
(3)关于择偶及婚姻状况
第六讲:认真对待孩子的疑问
家长应该怎样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呢?
1.要耐心、认真地听取孩子的提问。
2.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指责、不讽刺、不嘲笑。
3.不直接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启发孩子独立思考。
4.不断提高孩子提问的水平。
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1.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2.创设积极的心理环境,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3.正确对待孩子因为好奇心而导致的破坏行为。
4.创设条件,以特殊的环境和实物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