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22版新课标中出现量感
一、为什么增加量感。
1、四大领域没有没置“度量”“测量”为领域的内容。增加了“量感”作为核心表养的表现
量感的多面理解
2.2022版课标:
量感: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在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会进行单位换算,初步感知度量工作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定量的方法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
3、量感·具体目标,分布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二学段
计量单位:长度、重量、时间、温度,角,面积
量的内容分布从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同一体系的计量
4量感 教学的一般策略
倍数,比例问题。
3面积,圆周率
1、重视单位量的感知,建立“量”的表象
《看日历》三上第七单
片段一:小小微课,猜迷语,怎样着日历,唤起学生已有知识,创造学习环境。
片段二:给学生充分表达机会,丰富学生的认识,下面学习做铺垫。
片段三:设计研究方案,通过系统性的动手研究思考发现和交流总结,提炼出知识点的过程。
重视单位量的感知,建立“量”的表象。
课例《什么是周长》
度量帮助我们认识世界。
片段一:描—说—量—数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帮助学生认识,抓住周长本质.
片段二:运动认识“周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片段三:实践测量,理解“周长”.
片段四:度量合一,深化“感知”
一、在具体情境中,注重对所测量的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二.经历不同方式进行测量的过程,体会测量的意义.
三.借助熟悉的小方格体会度量就是度量单位的累加,感受: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拓展量的感悟
课例三:《克和千克》
①实践调查:质量单位有什么,有什么作用。
②实践阅读绘本.
③实践;在生活中感知.
量感基本特征:持续性、实践性、非标准化。
量感缺乏带来的问题
1、周长、面积,体积混消
2、问题解决碰运气
3.单位换算有困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