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是一个学生、一位老师,还是一位妈妈,我们每天都要进行决策。每一个决策都可以被看成是问题解决的方案。因为对这些问题来说,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只需要每个人做出自己的判断。在决策过程中的批判性思维会受到情绪和偏见的干扰。
证实偏差:对我们能够证实自己信念的事情加以注意,而忽略那些与我们的信念相违背的事情。比如:我们买了某一个品牌的车,会极力找优点推荐这个品牌的车。
后视偏差:当事情发生以后,然后分析解读“我早就知道会这样”。我们说的,“事后诸葛亮”就是一种后视偏差。
锚定偏差:人们使用错误的启发式,根据排列在前面的乘数大小,把自己的估算值“锚定”在高位或者低位上。
代表性偏差:人事物被贴上标签归属于某一类。比如,在海里游的都是鱼。教授都是书呆子。个体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可能被忽略。
易得性偏差:我们通过回想事例的难易程度来判断某类事件发生概率的倾向。容易发生的被忽略,而较少发生的被关注。比如人们感觉对坐飞机更恐惧于坐车,现实是坐车相比较于坐飞机更危险
选择的暴政:选择的选项越多,对那些觉得自己必须要做出正确或者最佳选择的人,带来更大的压力。
当我们知道有以上偏差影响时,更有利于了解自己,利用批判性思维,做出判断和觉察。
利用批判性思维,成为一名有”创造力的“人”,通常会拥有以下特定的人格特质:独立精神(对抗大众的期待)、对某一问题持有强烈的兴趣(动机强烈)、愿意重构问题(保持好奇心)、喜欢复杂性(从复杂中寻找简单)、剌激性交流(支持性的环境氛围和良师益友的沟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