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306、转变观念,探索路径,融合创生——《你好,寒假!》读后感之

306、转变观念,探索路径,融合创生——《你好,寒假!》读后感之

作者: 暖阳西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1-28 00:05 被阅读0次

寒假是什么?寒假生活与学校生活之间有着何种关系?寒假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意味着什么?相比于其他假期,寒假的独特性和价值是什么?是否有可能使寒假成为一个独特的教育世界?本书的第二章“寒假的意蕴与变革路径”中开篇就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不是用已有的“经验”作答,而是立足于对当下的教育现实进行理性研究,再进行真正的教育实践,在“实践”与“理论”不断互证中,以主体观念更新和有效的外部组织为驱动力,以新媒体技术为手段,以教师、家长、学生为主体,并以评价保障了变革的有效性与持续性的独特的寒假生活变革路径。在变革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寒假的意蕴。

一、转变现念,重新认识寒假的意蕴

无论是暑假还是寒假,每个假期后开学的第一周甚至第一个月,几乎是每个老师的炸毛期,开学的“收心”工作成了大家共有的心病。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读文本可知:从教师、家长、学生的直接体验中,从调研得到的材料数据中,可以看出目前寒假生活的基本形态:由于寒假作业的布置自上而下,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真实要求,内容相对单调、形式相对单一;教师和家长缺乏对寒假生活的指导和规划,学生自由、无序地穿梭于作业、补习班、走亲戚、玩之间;学生寒假生活与学期初开始的学校教育教学生活是割裂的,没有充分挖掘、整合和发挥广阔的学生寒假生活的教育资源和价值。寒假不仅在时间上出于两个正式的学习之间,而且在教育意义上,是学校教育工作者没有自觉而高质量加以影响的领域。寒假处于教育的“外围”,我们需要转变观念,重新审视这个一直存在于我们身边但又未经认真审视的教育时空!

(一)回归原点:寒假与人的发展

李家成教授指出,孩子从降生之后,会依次进入并不断穿梭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不同的“教育世界”会相互交叉、影响,孩子不断地“穿梭”其间,在多个“教育世界”的交融、合作或冲突中生存与发展。当第一个寒假、暑假开始,“第四教育世界”就可能到来了,而且,这个世界是前三个世界继续“纠缠”的地方:学校会布置作业;家长会有自己的安排;社会也有教育的责任,所以,对于“寒假的意蕴”的认识不是在正式的学校教育、课程学习、班级管理等既有的框架内进行,而是要通过对教育本质的关注,在教育本源性功能——促进“人的发展”的意义上作出判断。

(二)深度挖掘:寒假生活独特的育人价值

1、相较于学校教育而言,有着更强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比如,今年的“你好,寒假!”活动中,我们先在班里征集班级存在的问题,同学们一共列举了十一项:文科强于理科;动手能力女生强于男生;独立能力有待提高;读书多但思考不够;假期作息无规律;社会实践少;羞于表达,尤其是对亲人;理性消费意识弱;科学素养需提高;批判性思维需培养;男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如女生。针对这十一个问题,同学们有针对性地策划了十一项活动。如果家长、老师多加引导,孩子就不会沉迷于电脑与电视。

2、教育资源突出体现了丰富性、文化性与成长性

文中以陕西西安高新一小的寒假幸福作业为例,全校六个年级自主开展的寒假作业共计910项,其中涉及年俗民俗、运动健康、理财购物、阅读写作、科技环保、爱心公益、发现探索、参观研学、编排表演、制作实验等十多类主题。而且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时空中有着非常集中、具体的体现,交往关系也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班根据乡村孩子、家长参与的可能性与班级学生发展现状,部分家长、老师与全体学生共同策划了“你好,寒假!”的十多个主题活动:1+x学习共同体;创意制作秀;生活技能类;提升阅读素养类;健康素养类);社会公益类;新年祝福类;财经素养类;调查研究类;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类;家长学习类;共学、互学类;自由活动类。

二、探索路径,融合创生

(一)变革应以“证据”而非“经验”为基础

1、形成对寒假生活现状总体、客观的认识

项目开始前,教师要对学生在寒假的去向及交往状态,寒假生活内容以及不同主体对寒假的态度等,有一个基本的、客观的认识。比如,我在今年的“你好,寒假”活动策划之前,对学生及家长作了三个调查:

A、学生寒假去向、是否是留守儿童及家长是否愿意参加“你好,寒假!”活动的意愿调查(课外填写调查表)

我班44个学生全部参与调查问卷的填写,其中有35人在家过年;1人不确定过年地点;2人过年在老家,其他时间去外地;6人在外地过年。44人中有27人是留守儿童,17人是非留守儿童。家长愿意参加“你好,寒假!”活动的有29人,15人因工作等原因不能参加。

B、“你好,暑假!”中哪些活动是可以保留的?有哪些地方要改进?(课外讨论,班会汇报)

学生们认为创意制作组、财经素养组、候鸟儿童游学组、挑战组、朗读组都应该保留,但都需改进。比如创意制作组作品单一,财经素养组和候鸟儿童游学组报名人多但实际参与的同学不多,挑战组可以改进、整合为1+x学习共同体,朗读组可以和阅读组整合。

C、班级及同学们现在存在的问题和状况有哪些(班会形式调查)(见上文)

有了这些调查,我们的活动便有了目标与方向。

2、明晰各主体对寒假的期待

通读文本,我发现了家长和孩子的需求,我会通过私信、电话、个别约谈的方式告诉家长或孩子彼此对寒假的期待,通过沟通、交流,尽可能地让彼此共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样,变革就会尊重各个主体,最终成为推动变革的出发点和主要依据。

3、理性分析变革面临的阻碍

变革就是改变原有的人们已经习惯了的观念或方法,这势必会遇到来自各方的阻力,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家长、学生,我们都应换位思考,彼此包容谅解,方可让家校合作走向健康且长久的发展之路。

(二)变革的驱动机制

1、变革的内驱力来源于变革主体的观念更新。

变革的内驱力来源于变革主体的观念更新,这个主体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和家长。

比如,上次我们班开展厨王争霸赛的活动中,家振其实不想参加的,也跟我请好了假,但家振奶奶得知我们要搞活动时,不但劝说家振参加,而且还特别悄悄地问我她能不能参加?当我欢迎她的加入时,她又说:“我上小学的孙子也能参加吗?”我又表示欢迎,她开心的不得了,我没想到一个乡下的奶奶能有这样的教育意识,她对教育的理解与认同让我感动!她为什么支持大孙子参加?为什么自己也主动要求参加,并且还带着读小学的小孙子参加?比如,每次活动,陈滢妈妈不但支持陈滢参加,还鼓励读七年级的陈昱参加,这就是内驱力——她们认识到了活动育人的重要性!事实也是如此!平常,如果我们想教孩子学习做饭做菜,他们大多不情愿!但那天活动中,孩子们不仅想学习做菜,而且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当孩子们看到运杰娴熟的手法、精湛的厨艺时,他们不但佩服不已,还主动求教,这就是活动的魅力,成事中成人,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2、变革的外驱力来源于有效的组织

“你好,寒假!”项目由华东师范大学李家成教授联合国际救助儿童联合会发起,以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方式推进,并通过网络平台时时反馈、分享、讨论变革的经验,并得到专家、其他研究人员的指导和建议,促进寒假生活的变革。

(三)变革的保障机制

1、教师、家长、学生都是保障的主体

在变革中,教师是“领航员”,应全程、全面地关注实践情况,通过线上和线下与家长、学生进行沟通,在出现问题时及时指导。同时,教师也是“研究员”,推动变革持续发展。

家长是“守卫者”和“监督员”,应主动承担部分安全责任、监督责任,过程中应及时与教师和其他家长进行沟通,注意信息的获取、交流和学习。学生则应主动参与,在交流、策划、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进变革。

2、各种新媒体技术是保障的手段

首先,寒假期间,教师难以现场监督,可以实现远程指导;其次,新媒体可以提高收集、分析信息的效率。

3、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评价也是保障机制的重要一环。评价不仅能促成对现有项目发展状态的理性认识,也将成为下一阶段变革的现实基础,促进变革实现良性的螺旋上升发展。并且已有事实证明:评价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可以实现评价主客体的共同发展。

总之,“你好,寒假!”项目组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积淀,以现有的理论框架、国际经验为基础进行变革,但又有所突破,开发出新型的家长参与形态,突显出具有中国特点的学校、家庭、社区合作的本土经验,通过融合与创生已经探索出形式多样、价值多元、富有教育内涵的变革路径。首先,依托“互联网+”形成了独特的寒假教育生态。其次,寒假活动中家长可以由被动参与者转换为主动介入者。家长群体的参与模式,也催生了新的教育力量。比如,我们寒假活动中的“1+x”学习共同体就是由家长发起、学生策划共同参与实施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高质量的发挥了家长的教育作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06、转变观念,探索路径,融合创生——《你好,寒假!》读后感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tn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