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风乍起,成熟的稻穗已把田野染黄,广阔的田野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秋风吹过稻花香。翻滚的稻穗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金光,稻田变成了金色的海洋。收割机欢快地在田野上来回奔走,农民脸上充满笑容在田里忙碌着,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丰收图。收割机的轰鸣声和人们的欢笑声宛如一首田园交响曲。
今年的稻子收成不错,质量也好。亩产也在千斤以上。去年收割时正遇上连绵的大雨,稻谷倒在地上还没收割就发芽了。今年的稻子能卖个好价钱!
除了丰收的农民,最高兴的要数小宝啦。听到收割机的响声,小宝会立刻开门跑出去追赶收割机,他把收割机、吊车、大卡车统统叫做大大。
我也纳闷,小宝对路过的奔驰宝马各种轿车没兴趣,唯独喜欢收割机和拖拉机。一个正在收割的爷爷满足了小宝的愿望,让他坐上拖拉机,在田野上奔驰……小宝怎么也不能把稻谷跟大米连在一起,他还想不明白,这黄橙橙的稻子怎么就是白白的大米呢?跟他说大米就是脱了衣服的稻子,“脱了衣服的稻子,脱了衣服的稻子”小宝似懂非懂在念道。
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可以作为饲料。中国地少人多,要解决粮食问题,确实不容易。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解决了这个难题。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是在中国的湖南。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
这里栽种的是一种叫稻花香的杂交水稻,这种米有韧性,不太软和,做蛋炒饭很适合。这里的老人一辈子都吃这种米,说只有这种米才能饱肚子,别地方的米他们却吃不惯。年轻人不太喜欢吃。
这里的田大多是留守老人在种,自己的田不能丢荒了,所以都是请别人邦忙。有专门的人春天把地犁好耙平,秋天负责收割,每亩得付两叁百块钱。一年下来,除去人工化肥农药,所挣得也不多,图的是让这地能存留不丢荒。年轻人都出去打工,种田这种农活太累,没人愿意做。随着城镇化的扩展,耕地越来越少。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农耕生活,会逐渐消失。中国自给自足的格局正被打破,我们的粮食很大一部分都是依赖进口,粮食危机势不可免。









文中图片均作者自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