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标点立骨(就是用一个标点激发学生思考进而撬动全篇的立骨方法)
我们先看一个我执教的一个课例—— 《闻一多的说和做》结尾句——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如何结合最后一句,用标点立骨,你如何撑起整篇文章?你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我们会想到“。”,句号停顿的时间长,坚定,不容置疑。很自然地把闻一多的说和做分成了两大板块,追问他哪里体现出口的巨人,那里看出是行的高标,就可以咬文嚼字进入赏析、理解、朗读环节。
但是思考到这里还远远不够,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两句之间的“。”是最合适的吗?
有一种符号比句号更好,那就是分号!
引导学生思考原因。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两句正体现了闻一多的一体两翼,而且这两个方面密不可分,且浑然一体。他的说也是他另一种形式的“做”,他的做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