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解
《大学》,大,即究竟超越的智慧境界,唯有此境界方可称之为大。
大者,无所不包,无所不含,无所不摄,遍摄一切,无有其余。究竟超越并无限含摄,含摄无限,名之曰大。
以视角学语言来说,“大”,即为究竟超越的智慧视角,在视角学中笔者称之为超级视角。
《大学》,即是关于超级视角——究竟超越的智慧视角的学问,此学问包括了对超级视角的学习、实践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
大学,即超级视角学,超级视角学即大学。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关于超级视角的学习和实践方法以及其中的核心精要,即在于将生命中本有的超级视角的超越智慧境界——明德,开发出来,令其显发出本有的智慧光明。并熟练掌握这种智慧,把这种智慧应用到个人生命、个人及家庭生活以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两个大的方面(开发和应用)都达到最为圆满的境界。这即是超级视角学的愿景、目标、方法、道路、要点、精髓、精神、价值和意义。
超级视角本自具足究竟超越的智慧,这种智慧对于生命而言就像阳光之于万物,是生命本有的光明——智慧光明,能够照亮生命,让生命依靠自身本有的超越智慧获得究竟的超越与自由。
明德之明,即是超越的智慧,明德之德,就是“得到”这种超越的智慧,并让它在自己的生命中显发出来,应用于生活之中。因这种“得到”非从外来,而是内在本有的潜能显发出来,所以不名为“得”,而名为“德”。它是深植于我们的生命本身的。
明明德之明,即是显明、显发、点亮的意思。通过闻、思、修而使明德从隐在的状态显发为现量显现的状态,即是明。就像灯被点亮了一样。
亲民,亦作新民。亲者,亲切,亲切地融入生活,鲜活地应用于生活,利益无量无边的生命,即为亲民。新者,创新,在亲民中不断地与时俱进,开创新视角、开创新视界(世界),永葆鲜活的生命力。
作为超级视角学的实践者,需要以自己的生命和人生为实验田,不断地学习、实践、训练和应用超级视角学的智慧,并致力于用这种智慧自利利他,自觉觉他,无私利众,贡献社会,为世界和人类的和平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3、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那么具体如何开发并让超级视角的超越智慧显发出来呢?
《大学》中给出了其中一种训练方法和路径。路径和方法有很多,《大学》中的方法和路径是其中的一种。
知止而后有定:【知】即是视角。在《视角法则》中曾说,所有的视角都是超级视角的化现。
【知】是一种视角,如何将【知】这种视角转化为超级视角呢?
首先需要认知到,【知】本身是一种视角,同时也是一种深受【知】本身所局限的视角。
【知】这种视角同样是【超级视角】的化现,或者说,在【知】这个视角中,蕴含着变成【超级视角】的可能性。
如何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地变成现实呢?《大学》给出了一条有效的方法和路径。
知止而后有定,首先要让【知】停下来。停下什么?停下外求之心,停下向外求知,停止向外索求。
一般情况下,【知】是由【能知】和【所知】共同构成。【能知】即【视角】,【所知】即【视界、世界】。
止,即是停下对【所知】(视界)的索求,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到【能知】(视角)上。
止,还有一个含义,即【止于至善】,即将心止在【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一志向和目标上,坚定信心,坚定信念。
知止而后有定:定,即是将注意力锁定在【能知】(视角)上,并专注于目标和志向,心无旁骛。
定而后能静:静,【能知】(视角)有了内在的静定力,不再外驰,这是会发现,视角本身即是宁静的。
这种宁静是一种本自具足的宁静,在注意力外驰的时候,这种宁静不是不在了,而是被遮蔽而无法被视角本身所感知。
而一旦视角停止了向外追逐,将注意力收回到视角自身,并持续锁定视角自身,这时,视角本自具足的宁静就会清晰地显现出来。
当我们仔细体会这种宁静时,就会发现这种宁静一直与视角同在,或者说视角本身就是宁静的,从来没有不宁静,只是原来没有发觉而已。
静而后能安:当视角发现自身本自具足的宁静时,就安定了下来,并且能够一直安住于自身的宁静,体会并深深地感受自身的宁静。
在宁静中安住,在安住中与宁静深深的而合一。
安而后能虑:虑,是观照之意。深入的观照、体会、体悟,这个过程,即是虑。注意,这里的虑,不是大脑思考,不是逻辑思维,而是视角对视角自身的直观,通过深入细致的观照直接看到自身的真相,即为虑。
虑而后能得:得,即自观自照所获得的结果——对自身真相的明白了悟,不再迷惑。其中《视角法则》中所说到的18项视角法则,即属于“得”的内容。
物有本末:物,代表一切物象,物象为末,视角才是真正的根本。视角决定视界,物以及物象如何呈现,取决于采用何种视角。而在视角之中,有局限性的视角为末,而没有任何局限的超越视角才是其根本。
事有终始:任何一件事,始于视角,亦终于视角。事情如何,取决于视角,视角一变,事情亦变。事情没有唯一不变的“真相”,不同的视角,看见的是不同的“真相”。视角不同,“真相”不同。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为能知,【所】为所知,能知(视角)决定所知并超越所知,能够清楚明白地了悟到这一点,就接近了超级视角的智慧境界。
为什么是接近呢?因为当有能知与所知对立的时候,还不是究竟的超越。
究竟的超越需要在进一步深入的自观、自照、自觉、自明中达成。
具体如何做呢?敬请期待下一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