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3.1 想令人心善存天理,须对“人欲”妥适安置

2.3.1 想令人心善存天理,须对“人欲”妥适安置

作者: 李淡BOOK | 来源:发表于2020-04-01 07:36 被阅读0次

新书《心能共振:激活“信仰型组织”的拓荒之力》

第二章 企业经营、管理中隐匿的人性规律

2.3 把握人性规律,整合“价值网”(内三层,侧重价值观)


        一、价值连结

        将物质、权力、荣耀作为价值取向的人为数众多,他们尚未做过内在审视,尚未看清暗藏在自己潜意识里的价值逻辑对自我、人生会有怎样的影响,因而尚于“存在层面”追逐价值……很多企业员工就业入职,都带着这样的心理动力。

        这种情况不利于企业发展,但引导员工改变须循序渐进,不能无视员工真实需求,更不能压抑人性、脱离实际。

        价值连结,是尊重员工真实的价值取向,慷慨给予——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发展空间,尊重、信任、鼓励……当员工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企业创造价值时,自当充分给予员工物质奖励,满足员工需求,无论员工的价值取向……仍限于“存在层面”或已到达“发展层面”。

        这样一来,将员工价值与企业价值,乃至客户价值绑定在一起,员工有动力为自己努力,就会有动力为客户努力、为企业拼搏。

      (一)“激励方案”与“归属氛围”

        价值连结,需要切实可行的“激励方案”,更需要充满人文关怀的“归属氛围”。

        一些重视管理的正规化企业,会为员工提供愿景规划(生涯规划)、奖励、福利、上升通道及相对稳定的人文环境,员工在企业里有归属感、自主性,清楚知晓“只要努力工作,便有机会获得更多价值”,如此,企业和员工便达成了基本共识。

        激励方案——激励方案亦是考核方案,既为员工提供了满足现实需求的路径指导,又为管理者提供了考核依据,从而让工作安排及价值分配更加合理。

        目前,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激励管理方案有很多,例如:关键成功因素激励、股权激励、产值/价值量化、平衡记分卡……以及将于第四章分享的“双评考核”中他评部分,等。借助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不难实现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利益绑定。

        企业有责任满足员工的现实需求,同时,员工也必须凭借个人努力为企业创造价值,进而才能为自己赢得价值。企业与员工是利益共同体,共荣共损的价值连结须通过激励方案令员工有切身之感。

        归属氛围——企业须注重人文关怀及基础能量场建设,为员工的基本心灵需求提供无偿支持,令员工在企业里获得归属感,如此才能安心工作,发挥所长。

        与激励方案不同,企业为员工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理应是没有条件、无需回报的,对员工的“存在”给与无条件的尊重、信任、接纳、重视,信人所长、容人所短,才能令员工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归属。

        来自决策者的信任、接纳必须出自真心,必须体现在各层管理者设身处地的态度里。

        企业对客户有真诚的利他之心,才能收获客户由衷地信任,建立起品牌;同样,管理者对员工有真诚的利他之心,才能收获员工由心的归属,建立起团队。

        当一名员工对自己所在的企业有了归属感,才会认同自己作为企业一员的社会身份,由衷感受到身份带来的自豪感、荣誉感,与企业建立起紧密连结,荣辱与共。

        “价值连结”是“价值升华”的基础,接纳员工真实的价值取向——真实的物质需要、情感需要,慷慨给予,才能与员工建立连结。有了连结,才能引导员工成长,升华价值取向,提升付出意识及能力,从而能够为同伴和组织着想,为客户价值努力,与企业共担使命、共赴前程。

        企业不能忽视员工的真实需要,因为,倘若员工需求不受重视,员工将感受不到自己跟企业之间有那么深的连结,亦不会接受企业的价值导向,就算领导者表达的道理是对的,员工也不会买账。

        管理制度混乱时,职场关系也变得微妙、复杂,在这样的环境氛围里,人心难安。人格稳定、心理力量强的员工,或许可以自行消化管理问题引发的压力困扰,甚至自我突破,获得成长;但人格不稳、心理力量弱的员工,将陷入惯性困局,受压力制约,个人价值难以发挥。

        一旦企业归属氛围遭受大面积破坏,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波及,越来越多的冠军鹰、呜呜羊、贪吃蛇、熊长老在压力下蠢蠢欲动,那么,负面影响升级,组织系统动力将一片混乱。

        届时,那些人格稳定、有能力在挫折中成长的员工,也会另寻他路,因为这样的员工是不缺少机会的,何况,一个动力混乱、运行低效的组织,对他又能有什么吸引力呢?!

        做人的工作,需要了解人性。

        想引导他人接受新观念、打破限制性的心智模式,须先行接纳他人的需求及真实感受,要充分给予对方理解、信任(注意:无条件理解、信任他人,并不等同于认可、鼓励其行为,第四章详述),这样受导者的心才会感到安全,进而愿意敞开心扉,听取建议,接受引导。

        朱熹曾倡导“存天理,灭人欲”,但灭人欲引发的后果只会是巨大反弹。想令人心善存天理,须对“人欲”妥适安置。

        (二)唯德是举

        信人所长,理应容人所短。但须注意,企业容人须有“度”,过犹不及!

         一方面,人的现实需要应该被妥适满足,企业须做好“激励方案”,充分给与员工与其创造性匹配的物质财富,同时大力营造“归属氛围”,充分给与员工信任、接纳、支持——充分建立价值连结(先跟);但另一方面,心态上又不能过分激发,不能鼓励员工过分放大欲求,而是要鼓励员工为人生勇敢成长——转变心态,积极推进价值升华(后带)。

        老板给,须慷慨;员工争,不鼓励。

        在一个组织里,追逐物质利益的心态(贪吃蛇)不能过分激发,否则贪念骤起,大局必失;追逐权力(冠军鹰)的心态不能过分激发,否则恶性较量,纷争不断;求重视、求关注的心态(呜呜羊)也不能过分鼓励,否则企业将形同幼稚园,情感匮乏的稚童们争宠、生怨,总是嗷嗷待哺。

        企业是有目标的组织,需要吸纳更多心智成熟的人,共同完成使命。因而现实中,不肯面对人生功课、不够强大成熟的人总是难逃被企业淘汰的命运。企业是有选择权的,必定会把更多资源留给那些值得企业培养、重用的人。而这样的人有哪些特点呢?

        稻盛和夫强调,对人的选拔任用,要看品德。

        假如可以把品德量化,然后查看人群的品德数值,那么在正态分布的曲线图上,我们应该能够看到——多数人的品德数趋向中间值;少数人数值较低,在低分端;还有少数人数值较高,在高分端。低分端是要被淘汰掉的;高分端重点培养;中间段文化熏陶,他们是需要大力带动、影响的对象。

图2-8  品德

        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须靠使命驱动,而对使命的认知须内化到人心,实现价值取向升华,方能转化出使命动力。

        针对人际关联复杂的“价值网”进行价值整合、动力转化,效果因人而异——即:使命最终能否内化到人心,除了看企业文化的建设力度,还要看组织成员的个人品德。

        贪嗔痴念过重、欲壑难填的人(品德曲线低分端)枉顾使命,这样的人,其心理需求几乎全靠外部不停给予,“价值连结”远不足以填满他们的“匮乏”。一旦不如意,触及其安全感,便会行事激进、不顾大局,他们自有一套鹰、蛇、羊、熊长老的价值逻辑,不但不肯成长,还会用自己的思想影响他人。若将其放置于企业高位,在心态不稳时散播负能量,将会对系统造成极大程度的负面影响。这样的人不容易升华价值取向,须小心任用或尽早淘汰。

        心性安稳,胸怀开阔的人(品德曲线高分端)有更大的心智格局,他们敢于直面问题,也擅于理解分歧,他们习惯于专注过程,有责任心,目光长远,更能体悟到使命的意义。价值连结是为了让这些品德贵重的人,感受到企业的信任和支持,从而更能放开手脚发挥潜能。若企业将这样的人放于领导岗位,发挥自身影响力,便能引领更多组织成员升华价值取向,转化内心动力,共担使命。

        稻盛和夫27岁创办京瓷,52岁创办第二电信,两家公司皆列入世界500强。企业的成功,得益于稻盛和夫的用人哲学及组织培养。

        第二电信创立不久,稻盛和夫选用一位在当时并不起眼的人出任社长,因他看得出此人品德贵重。而候选人中另一位才能、业绩出众的人,稻盛和夫授其股份,在金钱方面予以优待。

        两个人,一位在价值连结中,对其偏重金钱优待,只因此人尚未完成价值取向升华,尚未有足够的使命感;另一位在价值连结中,对其偏重职位晋升,因为有使命感的人重视“发展层面”的价值和意义,把他放在系统更高序位上,才能影响更多人,点燃更多人。

        领袖之德,就是领袖的使命感。使命感不是拍拍胸口就有的,心性尚未成熟的人,存在感不足、安全感低,执着于外求,却填不满内心的匮乏,这样的状态根本扛不起使命。

        品德越厚,安全感、存在感越强,匮乏感越低;反之,则德不够厚,不足以匹配高位。

表2-2  价值连结

      “价值连结”要因人而异,因为不同的人价值取向不同。

        对厚德之人来说,价值连结须偏重意义、偏重人生发展层次。他们更在乎企业能不能为自己提供完善个人能力、实现人生意义的平台,他们很容易在使命、在助人利他的层面上与企业达成价值共识,因而不需要再对他们进行价值升华,因为他们的价值取向已然是升华了的。

        而对大多数人来说,价值连结须偏重现实保障,偏重存在层次。要令大家放心,信任组织会无条件给予员工信任、接纳,给与足以匹配员工付出的物质回馈,合理的财富及人文需求会充分满足。

        唯独“晋升”须谨慎,重要的管理岗位,不能留给“拜权者”,而要留给“厚德者”。因为,厚德者注重大局,只有他们才能带动、影响更多人进入到下一个境界——价值升华。

备注:

新书初完成(21.5万字),边打磨最后一稿,边日更分享,待后续出版。请莫私节选,尊重原创!

陆续上传,链接:新书《心能共振:激活“信仰型组织”的拓荒之力》 - 文集 - 简书

有职场背景,对“企业文化、组织行为、心理学于企业场景下实践应用”感兴趣的朋友,可添加微信:shuiyan_7(备注清楚),够15人,便建群交流。

相关文章

  • 2.3.1 想令人心善存天理,须对“人欲”妥适安置

    新书《心能共振:激活“信仰型组织”的拓荒之力》 第二章 企业经营、管理中隐匿的人性规律 2.3把握人性规律,整合“...

  • 知我95

    “存天理,灭人欲”,须存的天理,绝非我外另有的一个天理,恰是纯然无二的真我,须灭的人欲,绝非我本应有的一个人欲,恰...

  • 读经典丨去人欲存天理

    “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王阳明 生活...

  • 修道全指·定静论

    定之以仁义中正而主静,心有主,则静亦定,动亦定。静时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去人欲存天理,尽天理之极,无人欲之私,则定无...

  • 王阳明:存天理去人欲万事可成

    存天理去人欲, 是王阳明对人心与生俱来的七情六欲的态度,是教我们如何为人处世的,存了一份天理就去了一份人欲,做到存...

  • 存天理,灭人欲

  • 存天理去人欲

    王阳明的心学主旨只六个字:“存天理,去人欲”。简单说天理就是内心联结宇宙间的大道,人欲就是不合适的欲望。 我以为必...

  • 存天理,去人欲

    天理是什么 按程朱理学和我们大家理解的意思,天理就是天经地义、亘古不变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 在王阳明这里,天理是...

  • 存天理,灭人欲?

    我要看一下朱熹的书 在还没有看之前我也是有个大概的想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模型 艾里克森人的毕生...

  • 存天理,灭人欲?

    随心而动,随意而行,万法自然,便是圣贤之道。 天理即人欲。 未来每一次重塑都会以更多的交接与更少的分立为特征。王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3.1 想令人心善存天理,须对“人欲”妥适安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ym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