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四圣谛”中的“苦谛”道出人生的本质是苦,“八苦”分别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和五阴炽盛(五阴即是五蕴,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其中色是物质,后四者为精神)。
苦是因为有欲望,有执着。比如想要一份更好的工作,想要赚更多的钱,想要高高在上得到众人的瞻仰和膜拜……种种念头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
因此,要想脱离苦海就需“破除执着”。
不再执着于各种欲望,自然落得一身轻,自然活得很快乐。
但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有几成的人能够做到这点啊?一成都远远没有吧。知易行难,把一颗心修得坦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即便人生不是为了和他人比较,但要让自己、让自己的家人活得更好也是要费很多心思和精力的。
不过话说回来,我倒不是说佛学的智慧对现在的人作用不大,至少我就受过益。
“人生本苦”,当我接受这一点后,就降低了“期待值”,平静地接受生活中的不如意之事。
“降低欲望”“破除执着”,不求做事一定要获得回报和正反馈。“尽人事,听天命”,对过程尽我的全力,剩下的结果坦然接受。
这便是“以出世的心情,做入世的事业”。
算是个折中之法——我不能毫无顾虑地放下一切,但我能用它家的智慧引领我。
很多人都知道六祖慧能的这几句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其实五祖弘忍的大弟子神秀也有四句偈,我觉得对普通人而言更实用些——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时常提醒自己,时常反省,不使它沾染污秽和挂碍,才能活得轻松通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