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被人说心态好。
想了下,大概是因为我的人生诉求很简单:健康就好,一家人健康就好。
其他事情在我心里也重要,但是不是难事。
比如对于新冠,我的想法是防疫政策如何,我听大方向就好,具体的我也管不到。
我能做的是如何尽量不让自己感染上,比如尽量少外出,尽量戴口罩;另外一个是万一感染上了,如何才能最快治愈,扛过来,除了日常做好饮食,加强运动,提高免疫力等,其他就看命,看运气。
还有一点,我特别爱总结剖析自己。
我曾经是个当众讲话就卡壳,会声音发抖的人,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怕当众发言,即便我做培训很多年,到了培训负责人依然如此,非常害怕当众汇报工作。
很多人给的建议都是反复练啦,做好准备啦,提前预演之类的。这都是没错的建议,确实可以帮助人不断地建立现场表达的能力。
但是,如果是我给建议,我会第一步就告诉他们:这很正常。其实每个人都这样。
说这句话是让人接受自己。
接受自己也不容易的。我一开始就难以接受自己总是现场表达不好,因为工作中,所有现场表达都是一种个人品牌建立的机会。
直到我弄明白自己的这种状况,在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场景依赖症。
即在我熟悉的地方,或者方式,那我就是放松的,自然表达流畅。比如在课堂上,比如平常上课有灯片,手里拿着话筒,这都可能成为我的场景依赖。
也即让我明白过来,我在一些场合里之所以表达受阻,不是我的能力问题,也不是我比人差问题,这是正常的一种心理现象。
找到成因,我就接受我自己了。之后学会在不同的场合里给自己建立自己熟悉的场景。
因为接受自己,知道事出有因,理解自己,反而处处表现越来越放松,现在基本不会出现临场发挥的问题。
还比如,我对于工作上的活是不拒绝的,尤其是没做过的。
很多职场人士,或者聊天群专家喜欢给人提议千万不要随便接活,不然接了就甩不掉的。
如果我听信了这话,而不是自己去总结自己的实际情况,我就完蛋了。
因为我总结出:有些人是因为灵感做事情的。即是他总是创意无限,还没做事时就能有点子。这种人当然可以挑活,因为他没做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
这种应该就是叫做天赋。
而我不是,绝大部分人也不是。我们都是那种做了才有灵感的人。不做,脑袋是一片浆糊的人。
比如,让我组织一个活动。如果我从来没做过,我第一反应肯定是:这我都没做过,咋整啊。
但一旦上手做,慢慢推进进度,就会发现这活动有哪些方式可以推进,哪里可以改善,和谁沟通,如何沟通,每个步骤的情况优劣如何选择。
我的人生很多经验都是一点点主动经历过才有的。过去我的家庭,我的教育情况,都决定了很多事情,不去经历,有些事情我是没法想象的,纯属空白的。
举个例子,像我家,就没有举行过大的家宴的经验的。我妹妹们婚礼非常简单,我本人就是有也不会搞什么仪式。我弟弟和他儿子都没有举办老家的赏灯礼的。
也就是,举办大的家宴是非常劳心劳力的事情,如果我不通过公司的大型项目去经历,那这一块的经历我就是空白的。
所以,接活,除了给自己积累职场人脉和印象分外,也是一次又一次有趣的经历吧。
现在让我办家宴,我会觉得问题不大。
请谁,几时发帖,如何发通知,餐单,定哪些,如何定,场地,在哪,预计多少围备多少,如何分工,现场该怎么弄,有什么程序,出现分歧如何协调,如何回礼,又如何致谢,大体不会有啥问题。
我个人很懒,非工作不愿意劳累自己。而且非常崇尚节约简约,基本不会去操办类似的活动。但是我会,和我完全不懂,那对我自己来说,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所以,我觉得我也不是真的心态多好。
只不过,我是事事经历,事事会在脑海里不段总结剖析的那种人。
剖析地多了,自然觉得,这世界的运行规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规律,万物生长的规律,职场人情世态的规律都慢慢显现。
那确实没有太多好让自己心态起伏不定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