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的排版应该这样,你的标题应该这样….”在看到P的公号文章后,我立马噼里啪啦讲出了这些;
和他认识挺久的了,两个人因为年龄差不多的缘故,聊得挺来;
最近P开了自己的公众号,当他把最新的文章发到朋友圈时,第一时间看到的我便发了上面的信息给他;
“可是,我喜欢就好呀,你别评论我。”
微信那端,当我还在手机打着该如何排版的内容发给他时,P发过来这一句话;
瞬间,我不知道该如何回复,一字一字地把正在打的那段话删除;
我开始思考着:对哦!为什么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要评论他的好坏,而推文本身能发出来,至少已经是他觉得最好的了;
我没有在意P的直白,因为我知道他的性格。
但是此刻,我却不知道该如何回复他?
不知道何时开始,我们每个人都学会了用自己所谓的正确观去评论他人;再演变,我们甚至开始强加自己的世界观给身边的人,希望周围的人都能拥有跟我一样的想法;
当然,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会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帜,希望的是对方少走弯路。”
可是这样的好,真的会让听的人少走很多弯路吗?
2
小时候总会听到爸妈讲着:这听我的准没错,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
也就是这句话,后来成为了很多长辈在对年轻循循教导时必备的口头禅;
不否定,我们的大部分长辈,他们那一刻讲出的话真的是他这一生中的经历所得出的;
只是少走了这些弯路的我们,就能朝着理想的康庄大道前进吗?
再者,他们所讲的必定是正确?
有一个亲戚在她妈妈的安排,嫁给了只是见面过几次的男人;在几年前,她便开始回老家过起了全职太太的生活;
没有所谓的爱情,这婚姻的促成全是因为她的妈妈的所谓的经验:女孩子差不多年龄就该嫁人,不然以后会没人要;嫁人先看家境,其他的再看看;
于是在这经验教条下,她顺着妈妈的意思与她现在的老公结婚生子;
这故事本该和千千万万的家庭一样,平淡又幸福地过着日子。
可实际上是,我已经不止一次看到她充满抱怨的朋友圈了:老公不是那么爱她,烂赌,甚至有时候会因为烂赌到整个家庭没钱吃饭,靠着他们的爸妈接济;
现实毕竟不是电视剧,就算日子过得再不开心,亲戚还是选择继续过下去。
按她和我讲:“如果一开始没有过多听信着爸妈的话,也许我现在应该也在大城市有着自己的小天地吧?”
有了孩子,已经几年没有重新工作,文化水平也不高的她,现在已经连想打破这现实局面的勇气都没有了;
她现在最恨的,应该是那句几年前她的妈妈不断催促她相亲结婚时那句:这人不错,相信我,你以后的日子肯会好的;
我相信,她的爸妈肯定是爱她的。
只是,小学毕业的他们,还是想着把自己的那套世界观,以爱的名义强加在他们的儿女身上;
讲出那句话的那一刻,没人会说他们是错的;毕竟,他们真的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
3
我们信奉真理,信奉前人的经验之谈,因为他们用时间和行动实践过很多,然后告诉着后辈,我当时就是这样子做,现在不也很是成功;
没人否定他当时那样做是错的,然而时代的变化,每一个过来人的经验不一定都适用于任何人任何时间;
尽管我们想到这句话时,大部分人都明白这道理,可现实中最可怕的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打破这错误的勇气;
一个正确的选择,第一个人说你错了,你大声反驳;
第二个人站出来,用过来人的口吻告诉你,你真的错了,你还是会坚持自己的见解,但是此刻你是小声反驳;
再后来,第三个,第四个人站出来灌输同样的世界观给你时,你已经开始深信不疑,你是错的;
最后你做出选择的那刻,你是错对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过来人的说法永远都不会错;
4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亚里斯多德在反驳教导了自己多年的老师柏拉图的观点时,面对众人的指责,他说出了这句千古名言;
可是反驳了柏拉图的他,最后也没有因为不听从过来人的话从此变得碌碌无为,相反的,在哲学上,亚里斯多德也有着自己的造诣,而这些,并不是在他的名人老师的树荫下得到的;
在真理面前,我们大部分人可能没有他的那种魄力;而在生活中,过来人的世界观,分分钟也将变成我们所谓的真理;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或多或少也会变成所谓的过来人,用自己的经验教导着后辈:这听我的准没错;
只是无论最后是否对错,在我们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时,已经做好了改变他人生中的一小步的决定;
而我们,也因为强加自己的观点给他人的时侯,享受着教导带来的满足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