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两年,小妹特地从老家飞来,陪了我将近一个月。
多年旅居在外,这样的陪伴,在我平淡的生活中显得尤为稀罕、珍贵,像一串手链里最闪亮、颜色最特别的那颗珠子。
今天是她离开的第四天,仍处在从有人陪伴跌回一个人生活的过渡状态。
这里面有不舍,也有不安。
不舍,是因为生命里一位挚亲挚爱之人,忽而来了,又忽而远去了,离我千里之遥。
不安,是因为原本再熟悉不过的单身生活,突然觉得有点难以适应了。好似一个人突然从平原来到高原,呼吸变得困难了。
早晨醒来,看着身旁空荡荡的位置和空荡荡的房间,脑子似乎也空荡荡的,时间表也空着,竟不知该做什么去填补。生活之舟仿佛撞上了一面透明的墙,一下子失去了航向。
昨天,在网上搜了半天猫猫狗狗,想着是否买一只做伴;
一旦关了视频,没了人声,又空又静的屋子就变得难以忍受,步子不自觉把我带到双姐那儿,手也不自觉搜着微友,语音里仿佛有千军万马要破栏而出。
独居久了,一旦尝到了陪伴的甜头,便像和尚开了荤,熊尝了蜜一样,再也忘不了,恐怕一直要寻觅下去了。
感觉自己好像一只粘到了“陪伴”这个黏鼠板上的老鼠,无论怎么挣扎撕扯,都无法摆脱小妹黏在我身上的强力胶。
这样的紊乱中,忽然有些明白了陪伴的含义。
以前只觉得人生百年,百年孤独,所以把孤独当成一种常态。经过这一个月的陪伴,才晓得:
孤独也好,陪伴也罢,如同花谢花开,都是生命轮转的一种状态。无论哪一种,来了就接受,任他来去自由。
对于我,最舒服的一种状态莫过于,七分静,三分闹。
因为若论写作,还是需要“静”多一些。独处,适合思考。但“动”也不可少。些许陪伴带来的热闹,会带来意外、惊喜、变动,是创造的源泉。
我该探索的,是如何维持它们之间三七分的均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