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4182226/d3afffdcdebe54ff.jpg)
喜剧大赛第二季上半场最后一个比赛作品令人印象深刻,取得作品名也很有特色,叫《黑夜里的脆弱》。
乍看之下,并没有GET到它想表达的点,只是挺好奇,这看上去有些悲凉的名称怎么会用于在喜剧作品上,待看完表演方得知缘由。
这个作品是以现代辛勤的打工人为出发点,展现的是一名在生日当晚,因为老板的一个电话就立即奔赴公司工作,还要维持表面乐观心态实则一遇黑暗就吐露“丧”的心声的职员。
作品仅两人表演,但他们配合得很好,很有默契,特别是其中表演在亮光中乐观、黑暗中抑郁,两种情绪切换迅速而又准确的表演者。
![](https://img.haomeiwen.com/i24182226/1980f864e38a01fd.jpg)
很明显,他要有深厚的表情表演功底方能展现到位,虽然,显露得情绪切换太频繁,我会觉得有些视觉疲劳感,但不得不说它所要体现的主题非常好。
这么说原因无他,就是作为同样的社会打工人,它引起了我的共鸣。即使用如此夸张的方式显露出来,但给观众带来的感觉并不违和,反而深思起自己有无类似的经历。
![](https://img.haomeiwen.com/i24182226/6deb36b3517de72c.jpg)
其实不仅仅是工作上,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糟心的事儿,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去做的事,那种纠心的难受,情绪的压抑真的需要自己去释放。
记得很多人说过,进入社会了,你就会不自觉地戴上面具,成为另一个人或是多个不同的自己,久了,麻木了,拿下面具面对最真实的自己,你却会觉得陌生,甚至不认为那并不是你,因为,你已经迷失在面具的包装中难以自拔了……
表演结束后,当台下导师询问这个节目的创意来源时,编剧和另一名表演者都指向切换情绪的那名还在亢奋地笑着的表演者。说是他有这种白天乐观工作生活,夜深人静时,自我的不良情绪才得以抒发。
![](https://img.haomeiwen.com/i24182226/ec4b749eb4ba8a25.jpg)
说真的,当时我挺讶异,因为两名表演者中,演切换情绪的表演者,从表演前的演员介绍到表演中的各种表现和结束后上台与导师间的互动交谈,他给人感觉最明显的就是他很亢奋、乐观、“自来熟”、“人来疯”的那种感觉。他的同伴和他自己也都说他就像一个不停向四周发光发热的人,是社交达人。那这样一个人,会选择夜间沉淀不良情绪,自我发泄吗?
这让我想到之前看综艺的时候,谢娜和宋小宝也都感慨过自己,包括沈腾和贾玲等等喜剧人,观众看他们的时候,都觉得他们是喜剧人,本就应该是滑稽可笑的,甚至为了喜剧效果,扮丑或揭露自己的槽点,只为逗乐。但其实,他们脸上一直是笑着的,但实际上可能当时的内心是痛苦的。
谁说一直爱笑的人永远都是快乐的呢?喜欢带给别人快乐的人,他们就没有不良情绪吗?
绝对不是,因为生而为人,经历的不一定都是顺事,负面情绪也不在话下,只不过乐惯了的人比普通人更容易隐藏罢了。
这个表演充分说明了这点,也告诉了很多社会人,负面情绪不一定是要在黑暗中才能发泄,也不一定是要自己独自承受。
生活中你无法避免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大多时候还不是你发泄完就能结束,像工作的无偿加班和从事喜剧工作的人等,为了生活,不能逃避只能不断面对,负面情绪也会反复出现。
当它出现时,你一定要学会用最有效、对自己最适用的方式去释放它,战胜它,哪怕你选择黑暗中独自进行,释放自己的脆弱点。第二天醒来,呼吸下新鲜空气,又是崭新的一天......
黑夜里,你会感到脆弱吗?你的不良情绪得到抒解了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24182226/9369b7a6d544f19c.jpg)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