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想找到线下志同道合,并能互相裹挟的小圈子,大家都为着终生学习,追求着个人成长。
无奈受到地域限制和条件影响,最终连“自己打造一个”的计划都没能启动。在各种群里询问也无果,这归根结底还是哥们自己太宅,了解一些读书会后不想走出去浪费时间……线上的社团带有任务性质又不想新增任务……
恰巧最近大伙都是在线上课,发现周围的人都成了“云同桌”,加入STUDY WITH ME小组看到了那些想找的人,他们分享作息时间和年度计划,还有各种目标和课程资料。更有意思的是,大家不用经常交流花费时间,只需独自伏案耕耘,执着向内而求。于是线上云圈随着5G时代慢慢发展起来,这不得不感谢科技进步的力量。
云同桌的人们涵盖高中、考研、读硕、以及专项考试,还有学习各种技能,阅读练习等等。
持续行动?基本配置!早起学习?日常生活!自律打卡?早已习惯!方法笔记?本能迭代!
在周总结里,写下思考的内在驱动力的辩证两面性,而这些云同桌就是外在驱动力。外在驱动力也分辩证两面性的话,这就是属于积极的那一面,终日勤奋付出,鼓励并感染着其他同桌们。 加入番茄TO DO,感叹自己的学习计划还是太保守,对自身也过于矫情,里面4点、5点起床肝一天的大神,每个月都要多活出几天来,完全没考虑过什么睡眠时间太少效率低的问题。有的甚至全职备考,一天肝12、13个小时,且重复EVERYDAY。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获得一种平静的力量,这变相完成了自己学习圈的建立,不需要多少交流,共同伏案前行,很适合自己现状。
达尔文说:“我在科学方面所作出的任何成绩,都只是由于长期思索、忍耐和勤奋而获得的。”
一个人想改变自己的经济和生活状态,就要有很强的“求生欲望”,而这个本领不是光动嘴说说就能实现的。只有不断努力学习与钻研,并且靠自身的毅力去坚持将事做好,才“有可能”实现。
当有了自己的目标,不管是长期亦或短期,只能不停地向它靠近,“靠近”是动词,要花费力气。
如果仅仅是幻想,或者就像在起跑线前不停地做着热身运动喊着口号加油,但就是不持续向前奔跑,这种没有效率的努力始终是欺骗自己,是原地踏步、不会改变。
所以道理很简单,成功背后,是付出了无数的努力与坚持的,没有那些咬牙坚持的日子,也就不会有达成目标、云淡风轻的那天。
曾经记录过由道理的“知道”到“做到”,中间还有一个环节叫“方法”,而通向目标的总方法论,就是重复持续,君子乾乾!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