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按照现行规定,只要不是去需要扫场所码的地方,只要不是坐公共交通工具,一周之内做一次HS检测就可以了,不然就会被赋黄码。如果去这些地方,则必须是72小时之内完成,不然去不了。
我最近依然不需要坐公共交通工具出门,也几乎不太可能去需要扫场所码的各种地方,但还是选择星期六晚饭后去续“72小时通行证”。另外一个方面,两个多月的家里蹲,严重缺少运动量,导致“中部崛起”征象极为明显,身体颇有“沉重感”,亟需降低身体的负荷量。于是,检测的同时顺便遛弯,也看看沿途风景,可谓一举三得。
到了小区门口,已经是晚上7:00,幸好排队检测的没有几个人,测温、扫描、采样,前后也就5分钟,这比我在“常态化”后的第一次检测用时45分钟省去了很多时间。现在许多地方都在“常态化”检测,但都程度不一地暴露出排队时间过长、没有一米线或两米线、采样屋不符合人体美学等问题,申城在一开始的两天也存在估计不足的问题,但很快就调整了,比如设立24小时运营的“便利店”、增加工作台、时间上的向前延伸或向后延伸、设立可以临时救急的“别动队”等,效率马上就提升了。
做完检测后,出了小区,看见几排用于暂时寄放快递的货物架。即使现在“常态化”了,快递小哥还是进不了小区,取物件就得到小区门口,这多少有点不方便。我家有订阅和赠送的好几份报纸,已经有两个多月没有收到邮递员派送的报纸了,届时等他们补送,估计会有好几大叠,即使送来,估计也没时间去看了。
我这次遛弯,是出了小区门朝右走,到了十字路口,就不过马路,而是一直朝右走,这样就在一个“口”字型的区域的外围马路上转圈圈。在这个口字型区域里,有5个小区,还有酒店、研究院、银行等几家单位。我慢悠悠走,走完大约耗时30分钟。
刚刚出门的时候,还只是华灯初上;等走完,却是万家灯火。
马路上机动车、电动车、自行车都有,说明真的是恢复了社会经济秩序。但是,双休日又恰好碰上端午节的小长假,路上的行人稀稀拉拉,又说明这种恢复还只是非常初步的。这也不难理解,大病初愈,哪有迅速就变得生龙活虎的?
第一个右拐后,但见某银行围墙外长满了开着红色花朵的植物,煞是好看。
这条马路的对面是生态城,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机构。以前我在夏天往往会选择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会来到生态城中一片相对空阔的区域散步,在往返的过程中,总会见到许多男男女女的年轻人在马路上行色匆匆,他们是要搭乘地铁回家。可是,这次遛弯,却没有发现任何一个年轻人的身影。当然,这也许是小长假的因素,又或许是出于其他因素。
走到“口”字型的最后一条马路,这是一条主干道,路边的一些小店或商铺在营业,但也有约三分之一的店早早就“铁将军把门”,晚上7点多却不见营业,这在习惯于夜生活的申城是不常见的。每个店铺的门口,无一例外地张贴着场所码,据我了解,这些场所码有时候形同难怪摆设,因为店家与顾客都不想成为“受牵连者”,看来规则的设计是有漏洞的,需要进一步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