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问药,难道你还能说不嘛?
或许你也从内心深深的认同。
转眼,又过了一个春秋,不知你是否又给自己立下了新的flag。
不瞒你说,我也如此的啊。比如减肥,比如写作,比如......我要给周遭留下点什么。
这种感觉,自新年以来尤为深刻。
为什么呢?
或许是人生而为人,总是带着些许的傲气与自尊,用心理学上的一个研究就是——人都有自恋的倾向。你千万别误会,这里的自恋不是我们常说的一种对自我的崇拜和过分关心,更有甚者会转而成为一种心理障碍。
那这里的自恋是指什么呢?武志红老师曾在他的著作专栏中提到过,大意是——一种我可以自由掌控这个世界的感觉。或者,我们说得俗气一点:这个世界我老大!
对,就是这种主宰的感觉,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越活越觉得sang的原因,这个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聊一聊。
有了这个心理知识基础,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有时候有寸步难行的不通畅感。
原因很简单——怕做不好。
再具体点说——怕不能一下子就做好。
往深入一点说——为了避免挫败感,把困难自我放大了!
他们的心理历程通常是这样的:XX应该很难吧!我还没有准备好!再等等!反正不是今天,我迟早会做的!
于是,拖延就是这样开始的。其中有一部分人或许会在日后的某一天开始(其中包括坚持了几天就撤场的),但更多的却是不了了之。然后呢?自我认同感降低(因为没有完成目标),日复一日,或渐渐麻木,或日渐更sang......
那有没有应对的方法呢?
当然有。
请你相信,这个世界有着很多的方法论。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解决问题的钥匙,很多时候,你之所以打不开问题的门,可能是因为你的钥匙扣里缺了一把对应的钥匙。
比如说——心理预期。
或许你会说,这不就是搞形而上学的形式主义嘛?其实不然,著名的产品经理,曾被雷军夸为“中关村的才女”梁宁老师,曾发表过这样的看法——高手与普通人的差距在哪里?就在于所抓重点的不同。换句话说,你以为的边角料,恰恰是暗藏玄机的高手暗箱,是别人的重点。而这个重点,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人初进场时心理能量的不同。
那解决方案便清晰了起来,一句话就能说清楚:
没有人能一开始就做好。
请你相信,你所能眼见的那些各领域的大神,也都是由小白一步步进阶来的。他们之所以如今看起来天赋异禀,那是来自背后下的苦功夫和岁月的沉淀。
有一个故事我想讲给你听,我们现在都知道奇瑞汽车,可是她的创始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创立之初,我们也不知道专业的汽车企业是怎么回事,就几个人这么干起来了,哪知道造汽车会这么复杂,公司会做到如今的规模呢?结果做着做着就做起来了。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知道会有这么多复杂的工序,会面临这么多的困难,或许我们压根就不会开始。
所以啊,你看大企业都是这样一步步做起来的,想法再美好,如果被还没发生的困难吓倒,岂不是太不值了?人都有畏难的心理,那些如今成功的人事他们也不例外。生而为人,人性的弱点多少会有沾染,只是,在看清问题后的行动才更为关键。
最后,让我用《周礼》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其实很多时候,开始做了,就是行动的第一剂良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