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然科普
为什么动物的母爱都只持续到幼崽长大独立生存就消失了,人类的母爱源

为什么动物的母爱都只持续到幼崽长大独立生存就消失了,人类的母爱源

作者: 冉兮雅 | 来源:发表于2018-02-05 16:23 被阅读0次

      其实,说人类的母爱与动物的母性本能同出一辙,丝毫不会影响人类母爱的伟大与神圣。我们能说那只用娇小身躯抵挡猎豹对幼子袭击的雌羚羊的母爱就不伟大?我们能说那个背负幼仔艰难生存的雌考拉的母爱就不神圣?肯定不能!母爱,这一源自母性本能的天赋情感,是生命对生命延续做出的最可靠的保证。如果说人类的母爱应该与动物的母爱有所区别的话,那便是人类母亲将她的理性与智慧揉进了她的母爱之中,从而使人类的母爱走出原始本能的狭小围栏,成为更细致、更长久、更理智、更文明的全新的挚爱亲情。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讲,以母爱为情感纽带的母子维系关系是伴随哺乳动物起源而起源的。母爱对于哺乳动物是绝对必须的,因为哺乳动物的幼仔在出生时不能独立生存,没有母亲的哺乳喂养和精心呵护,就没有一个哺乳动物的幼仔可以存活,任何品种的哺乳动物都将灭绝。为了保证母亲能自觉无私、心甘情愿地哺育和保护自己的幼仔,哺乳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了母子间由天赋情感维系的母爱纽带,以便与其生殖方式相适应。反过来说,漫长而严酷的进化过程逐渐淘汰了那些缺少母爱的动物的后代。原因是,得到更多母爱关怀的后代有更高的生存与繁殖概率,同时,拥有较多母爱的后代也会获得较多的母爱遗传而具有较多的母爱。这使得母爱在世代繁衍过程中不断得到积累和加强,逐渐进化演变成了生命延续链条的环节,变成了生命诞生的原因和生命成长的环境。从生理学角度讲,爱是哺乳类大脑(包括人脑)中被称为边缘神经系统的那部分神经组织的功能。所有哺乳类动物的大脑中都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了爬行动物的大脑即负责原始本能行为的脑干组织,同时又在脑干外面进化出一块新的大脑组织部分,这就是负责感觉与情感的边缘中枢神经系统。有了这个情感中枢,哺乳动物就有了足够的情感心智空间,形成包括母子情、兄弟情、同族情及同类情等亲情关系。这些天赋情感对任何一个哺乳动物物种的生存繁衍都是不可缺少的,这不仅因为任何哺乳动物个体都必须生活在母亲的怀抱和母爱的环境,同样重要的是,这些亲情关系使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具有合群性,使它们能够结群生活,个体间相互提供生存帮助和生命保护,从而大大提高了生存机率和生存质量。用情与爱为纽带结成互助的群体是哺乳动物的生存方式,情与爱或许还是哺乳动物取代现代爬行动物祖先恐龙——霸主地位的致胜法宝。从心理学角度看,情感中枢虽不是情感本身,却是情感心理发生的根据,没有情感中枢的动物便不可能产生各种情感维系纽带。节肢动物中的蜘蛛、蝎子,甚至爬行类中的龟或蛇也具有原始的母性本能,但它们的母亲却没有母爱,因为在它们的神经系统中,没有能够产生情与爱的情感中枢。当我们看到母蝎子将自已众多的“孩子”背在背上“精心呵护”时,我们的情感或许会被它的“情感”深深打动!可当看到一个从背上掉下来的孩子”竟被“妈妈”生吞活剥、当作美味吃掉时,便明白了:具有母性的蝎子并无母爱,没有情感中枢的蝎子,仍然而且只能是一付毒蝎心肠!情感中枢为情感心理的发生准备好了固定的心理格式,随着动物个体的生长,会将自己认同的情感角色如母亲、兄弟姐妹、种群成员、同类等放入相应的心理格式之中,并依据亲缘关系(即DNA相近程度)建立起远近亲疏各不同的情感关系,构成每个个体的情感世界。只要是被认同为某一情感角色,就会占据情感心理格式中的相映位置,即使认同或认可时发生错误也不会影响情感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人类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早在1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驯养动物——让它认同自已是人类群体中的一员,忠诚于群体和承担对群体的责任是它情感世界的天赋内容。因此,一只猎犬会为了它情感认同的“同类某个猎人,咬死它真正的同类——野狼。今天,动物园里经常用狗妈妈喂养小虎或小豹,相互认同的“母子”间同样爱意浓浓、情深意厚。在高等动物的整个情感世界里,母亲和母爱是核心内容。对于那些结群性差、母亲单独养育后代的动物,如猎豹、北极熊的幼仔来说,母爱便是它整个的情感世界。由于有了发达的智慧与理性的参与,与其它哺乳动物相比,人类的母爱已呈现明显的甚至是本质的不同。第一个明显特点是人类的母爱理性化了,人类母爱已不再是单纯的本能式的溺爱不再只是为生存而设计的保护与哺乳的维系机制,已发展成为人类独有的感性与理性相交织的复杂情感。理性的人类母亲不仅关心后代的生存,更关心其“发展”,不仅考虑后代的现在,更考虑其未来。有了理性化的母爱,人类母亲才会将自己的孩子送给私塾先生去“打手板”;才会将生病的孩子送给医生去做手术;才会将应该和喜欢玩耍游戏的孩子送到学校“关起来”;甚至自已也会为了孩子的“前途”而伤心地对孩子进行惩戒。这些在其它动物母亲身上是不可能发生的。

      母爱亲情终生化是第二个明显特征,除了少数几种猿类动物以外,其它动物的母爱都只持续到幼仔独立生存为止,以后便是母子情尽义绝,甚至会大打出手,从此后各奔东西,老死不相往来了。与此相反,人类(也包括少数高级猿类)的母子亲情,在后代成年后仍然持续存在着,形成母亲与后代间的终生亲情维系关系。人类母子间的终生维系关系与人类的理性相结合,让人类的母爱与亲情跳出了狭窄的动物本能的栅栏,走进了理性与情感交织互补的新境界。

    人类的母爱不再只是母亲无私的单向付出,它也获得了情感与利益的回报。除了母子间本能的情感联系,人类母亲对子女付出的无私关爱也赢得了子女对母亲理性的尊敬与爱戴。因此,当母亲年迈丧失生活能力的时候,会得到子女的关心和赡养,这是我们人类社会里独有的靓丽的风景线。人类的母亲最伟大,她不仅是生物学意义的生育者,还是理性的指导者和终生的关怀者。人类的母亲最幸运,她是自有情感的母亲起源2亿多年以来,唯一在年迈丧失生存能力时会得到后代关怀与赡养的母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动物的母爱都只持续到幼崽长大独立生存就消失了,人类的母爱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ki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