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比喻这种手法——《战国策—庄辛谓楚襄王》

比喻这种手法——《战国策—庄辛谓楚襄王》

作者: 秘密的脑洞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14:01 被阅读0次

比喻这种手法,在沟通的时候,写文章的时候,经常使用。有了比喻,复杂的概念变得简单,有了比喻,难懂的知识变得一目了然。比喻虽好,但想正确的使用好比喻,却不容易,万一遇到偷换概念的比喻,更会把人带到坑里去。

记得有一年春节的小品,巩汉林扮演的拿到营业执照的老板,想在黄宏扮演的修鞋师傅那里买三个钉子,黄宏不卖给他,怎么讲的呢?

“你能到饭店买炒勺吗?”

“不能啊!”

“你能到公安局买手枪吗?”

“不能啊!”

“那你能到修鞋的地方买钉子吗?”

“不能啊!”

怎么样?从说服别人的角度看,这样的比喻也很合理吧。但这个过程却是在偷换概念,钉子属于日用品,二手枪却属于违禁品,这两者怎么能因为比喻的手法而放置在同一个位置呢?

不仅仅是在小品中,中国的古人,对这种比喻的用法也非常熟练,并且还不需要偷换概念。

《战国策——庄辛谓楚襄王》中的主角庄辛,就是用比喻的手法说服楚襄王的。

他是怎么讲的呢?

“蜻蜓自认为没有什么祸患,和人也没有争端。它哪里知道,小孩子正用涂满糖浆的丝网,要把它从两三丈高的地方粘下来,丢给蝼蛄和蚂蚁吃啊。

黄雀自以为没有祸患,跟人也没有争端。它白天还在茂密的树间嬉戏,晚上已被撒上作料,做成菜肴,不过是一转眼的工夫,就死在那些王孙公子的手里了。

天鹅和人也没有争端。它哪里知道猎人正在修理弓箭,系好拴箭的丝绳,要从七八十丈的高空把它射杀下来。它白天还在江河中嬉戏,晚上就已被煮在鼎里。”

说完动物,就轮到人了。

“蔡圣侯也觉得自己对他人无害啊。驾着车在高蔡一带游乐,不把国事放在心上。他哪里知道,楚国的大将子发已经接受楚宣王的命令,正要用红绳子绑他去见楚宣王了。

大王你也是这样的,驾车在云梦之地游猎玩乐,不把国事放在心上。大王哪里知道,穰侯此刻正奉秦王的命令,准备夺取楚国黾塞以南的地方,而要把大王赶到黾塞以北去啊。”

怎么样,通过一步步的递进,终于由蜻蜓到了楚襄王。但庄辛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偷换概念,因为不管是蜻蜓还是黄雀,是蔡圣侯还是楚襄王,如果被抓,都是失去生命或者丢掉国家的大事。

由此可见不管是国家存亡的大事还是生活中的小事,比喻手法可用,但偷换概念的方式,不可取。

相关文章

  • 比喻这种手法——《战国策—庄辛谓楚襄王》

    比喻这种手法,在沟通的时候,写文章的时候,经常使用。有了比喻,复杂的概念变得简单,有了比喻,难懂的知识变得一目了然...

  • 每日一读(庄辛说楚襄王)

    编辑| 考文学 排版 | 考文学 庄辛说楚襄王 《战国策·楚策》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

  • 战国策―庄辛谓楚襄王曰

    【原文】庄辛谓楚襄王曰:“君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

  • 战国策80-庄辛谓楚襄王曰

    楚襄王溺于嬉游,置楚安危于度外。 庄辛避祸于赵,后秦攻楚,襄王亦避难于赵,见庄辛。 庄辛以蜻蜓、黄雀、黄鹄喻襄王无...

  • 夏德元:中国格言漫话之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这其实是一句“带血”的格言,出自《战国策》。《战国策·楚策四》记载了这样一段史实,讲述的是庄辛见到楚襄王,大胆直言...

  • 话术

    战国时,庄辛是楚襄王的谋士,看到楚襄王整日骄奢淫逸,远贤臣,近小人,不理国政,就想方设法劝谏楚襄王。 他说,大王,...

  • 成语故事‖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

  • 宝宝学习,成语故事之【亡羊补牢】

    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

  •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大臣名叫庄辛。他见朝中有几个大臣整天围在楚襄王身边,与楚襄王一起纵情淫乐,就对楚襄...

  • 巧用比喻,赢得辩论

    楚襄王当政初期,不理政事,秦国趁机攻占了楚国大片国土,于是庄辛觐见楚襄王说:“君王宠爱小人,一味放纵过度,不管政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比喻这种手法——《战国策—庄辛谓楚襄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mm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