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一句“带血”的格言,出自《战国策》。《战国策·楚策四》记载了这样一段史实,讲述的是庄辛见到楚襄王,大胆直言,规劝襄王不要终日与幸臣为伍,淫逸奢靡,不顾国政,长此以往,国都必危。襄王不但不听庄辛的忠言劝告,反而恶语相向,庄辛预料楚国必亡,于是避祸于赵国。未出几个月,秦国果然攻克楚国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亡藏匿在城阳,楚国几乎遭到亡国之祸。在血的教训面前,楚襄王终于梦醒,于是,派人召回了庄辛。
“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楚襄王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问庄辛应该怎么办,庄辛于是借用一句俗语宽慰他,以鼓舞他的斗志。说俗话说得好:看到野兔再回头召唤猎犬,还不算晚;因围栏破损而丢了羊再修补羊圈,也不算迟。过去商汤和周武王都是从很小的地方起家而建立庞大的王朝,夏桀和商纣已经拥有强大的国家却丢了天下。现在楚国虽然被秦国所破而国土缩小了,但是跟汤、武时代相比,还是大得多;意思是只要吸取教训,重振雄风、东山再起应该不在话下。后来,楚襄王重新重用庄辛,封他为成陵君,并用庄辛之计重新收复了淮北之地。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既然是连普通百姓都明白的道理,为什么楚襄王自己想不清楚,需要庄辛来点化呢?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接连不断地发生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严重者可谓目不忍睹,耳不忍闻,十分惨烈,让人痛心疾首。照理说,类似的事故发生后,人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亡羊补牢;可是一些人竟然讳疾忌医,不解决问题,而是解决试图暴露问题的人,想出各种花招封锁消息,哄走记者。以为没有监督,也就可以随心所欲?正所谓“小洞不堵,大洞吃苦”;结果酿成了一个一个大悲剧!
《韩非子·喻老》说:“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因为预见到千里长堤可能溃于蚁穴,百尺华屋可能毁于烟火,所以白圭坚持巡堤,一旦发现有小的虫洞就及时堵上;老人看到烟囱出现裂缝就马上涂平。这都是亡羊补牢的措施,也是防大患于未然的法宝。
可是如今,事故发生地的官员,往往不仅不吸取教训,还总结出了一套封杀新闻,劝阻记者,欺上瞒下的所谓“经验”,生怕历史的耻辱柱上遗漏了他们的名字?
针对诸如此类的乱象,武汉大学秦前红教授在2013年7月11日《南方都市报》发表文章指出:
党、政主官异地任职制 度,曾被视为防止利益牵扯、阻断权力寻租、屏蔽乡愿瓜葛、预防或者消除腐 败的一项重要制 度安排,但其实施效果某种程度上却背离了良好的初衷。那些只顾当下、罔顾未来,短视经营、掠夺发展、破坏生态、以邻为壑的荒诞行为,很多可以从这项制 度中找到原因。地方党 政官员任 期 制 度不被恪守,又缺乏那种对故乡故土一草一木的珍惜之情,极易导致这些官员一切行为都围绕仕途升迁、利益吸纳而展开。既无对祖先的虔诚敬畏,又无殃及子孙后代的远忧,极易患上权力的大头症,甚至有哪怕调走后洪水滔天也不惜一试的荒诞之举。
各位看官对此说法怎么看呢?
今人《如此“亡羊补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