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结束了,很好,我给孩子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很多家长当天放学回家后,就很惊喜地告诉我,黄老师,我女儿说你好温柔的,比幼儿园的老师还温柔。她说每天都想去上小学,小学和幼儿园完全不一样。大部分家长的反馈都是如此,我也觉得很开心,谁不喜欢受学生和家长喜爱。嗯,正面管教的教室不就应该如此?老师温和而坚定,是这个理念中的重要环节。
可是,我很快就发现,温和很难组织孩子秩序。于是乎,出现了以下的情况,排队的时候乱成一团,小朋友追逐打闹,完全不听控制,虽然我在努力灌输孩子们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提醒的习惯,可是依旧行不通。每天都有大量的排队时候,总是完全控制不了,整个班级乱成一团散沙。
昨天下午家长来拍照,将孩子们带到楼下镂空层拍照,孩子们兴奋极了,到处乱爬,又要组织学生拍照,又要组织学纪律,以至于将学校领导都出动了,这样涉及孩子的安全问题,说小已经也不是小事了。
所以,这两天我一直在反思,我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平衡好之间的关系。一则,我并不想完完全全把孩子的天性束缚,也不想培养老老实实,乖乖听话的学生,但是他们又无奈在这样一个大集体里,50多个人,不可能完全摆脱集体的束缚,也不可能做到像《窗边的小豆豆》里面的小豆豆他们那样,少量的孩子,孩子们自由地发展。生活在这样的大集体里,就没得办法不受集体的控制。我的确左右为难。
所以,我也只能尽可能地在遵循集体生活的规则下,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个性的发展。但凡是不影响他人的行为,我都不会去制止。但是影响到整个班级的行为,还是不能太温和。要做到像孔子说得那样,“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所以找准这个平衡点就是最好的,让学生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就必须“温而严”。让学生知道你的底线再哪里,而不是一再地温和,只会让孩子们不停地去以自己的行为试探你的底线。
于是,在今天队列训练的时候,我开始严声批评孩子了。孩子也开始停止了嬉闹,开始规规矩矩地站好,整整齐齐地排队,肖鑫然小朋友有点小调皮,先是把同学的佩戴的玉塞到别人衣服里,又打打闹闹总是不在队伍里,这下我生气了,把她提出了队伍,她很不开心地撅着嘴巴,眼睛也瞪着我。我也不再针锋相对了,先把她“晾”再一边,等我再回来看她的时候,小嘴巴已经放下去了。
这时班级队伍开始有条不紊地返回了,我蹲下身,很是温和地和她说,你愿意回队伍里吗?她点了点头,我继续和她说,嗯,下次排队伍的时候还能不能这样嬉戏打闹呢,她这时已经非常平和了,很真诚地说,不能。我就摸摸她的头,把她带回了队伍,并随着队伍牵着她的手回教室了。我想此时的她因为我后面这一系列的举动应该不会再和老师还有隔阂了吧?
这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的经历了,我和男同学打架,一起被叫进了办公室,班主任老师首先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大意是我作为班干部,还是女孩子,居然还和男孩子打架。在办公室,我咬着牙没哭,出了办公室,偷偷躲在外面哭。心里难过极了。我们班主任当时出门看了我一眼,更加严厉地说,“还好意思哭,不准哭。”至今,我都记得,其实我多么想老师能安慰一下自己,以至于调走的班主任老师回学校后,其余同学都围上去,只有我冷冷地不过去,也是因为老师真正伤害了我对她的感情。
孩子犯了错,其实也算不上错误,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这是他们这个年龄的特点,却也很无奈地要接受这样的大集体的生活,服从集体的安排,所以要严厉来让他们迅速适应集体生活,但是却也不严厉过了头,就会让事情走向相反的方向,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心理替他们想一想,我想这应该是在要求孩子方面最好的处理办法,而于永正老师在《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建议》也说了,“如果你今天狠批了张三一顿,明天一定要找个理由表扬他。至少要主动和他说话,就像昨天什么是都没有发生过。”
那么仔细想一下我儿子的教育方法,其实也正是如此。虽然方法上有所不同,但是思维上是大同小异的。如果说一直没有底线的温和,会让孩子一直试探你的底线。而坚定地拒绝孩子,在很多时候都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这个拒绝不能当做家常便饭,要让孩子知道你的底线所在,同样的班上的孩子,严厉也是作为辅助工作,尽量少用,用多了也就没效果了。所以为什么我们办公室的老师会说,感觉发脾气也没用,这也是因为“严厉”也是不能多用的。
所以,“温而少厉,厉后即温”,应该是在我们这样的大班制背景下,很好的管理班级并能照顾到孩子心理的正面管教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