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甘肃省
天汉二年汉军征匈之役缘起

天汉二年汉军征匈之役缘起

作者: 护南蛮校尉 | 来源:发表于2016-06-24 20:04 被阅读0次

    “夏,五月,遣贰师将军广利以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得胡首虏万馀级而还。匈奴大围贰师将军,汉军乏食数日,死伤者多。假司马陇西赵充国与士百馀人溃围陷陈,贰师引兵随之,遂得解。”

    天汉二年(公元前99)汉军对匈奴的攻击有大概两方面的原因,直接原因应该是天汉元年的汉匈外交事件,第二个更为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打击匈奴右贤王部的力量,扩大河西走廊的战略纵深,加强对新附属的西域诸国的保护。

    “匈奴呴犁湖单于死,匈即将立其弟左大都尉且鞮侯为单于。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因尽归汉使之不降者路充国等,使使来献。”

    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匈奴单于新立,恐汉袭之,于是采取低姿态向汉王朝示弱,向汉王朝派出使节贡献礼物,并且释放了之前被扣押的汉朝使节。恐汉袭之主要是害怕“天子欲因伐宛之威遂困胡”,当时新单于的上位是有一部分匈奴贵族反对的,当初儿单于死后是他叔叔呴犁湖继承单于之位,之后又是呴犁湖的弟弟且鞮侯为单于,在内有腹心之患的情况下,且鞮侯单于不想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必须对汉王朝示弱,争取时间。之后匈奴的历史就是因为在单于继承人位置的选择上导致了内乱,而使匈奴的实力受损并且分裂为数支大小不同的力量。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可能也是武帝好大喜功的原因,连匈奴都臣服大汉王朝了,大汉当然是天上之国了,所以改年号为天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这是不是很熟悉,这是大家高中都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汉书苏武列传》。天汉元年发生的汉匈尝试外交的失败,在那篇课文中详细记述了,不赘述。这应该激怒了武帝,所以之后就开始做出战的准备,也即时的增强了边境的防守,“发谪戍屯五原”。

    第二个目标就是要削弱匈奴右贤王部的实力。在前几次汉军的打击下,已经是漠南无王庭,“自此之后,单于益西北,左方兵直云中,右方直酒泉、燉煌郡”,在汉王朝的正北单于的王廷远在漠北,汉军也已经夺取河套地区在阴山上筑城扎下了脚跟,且在公元前119年,汉王朝在漠北与匈奴进行决战中极大杀伤了匈奴的军力,卫青部斩首单于本部一万九千级,而霍去病斩首左贤王部七万余级,所以匈奴对正面的威胁不大;再者匈奴是向西北方向迁移,汉王朝东北部的威胁也大大减轻。现在要解决的是汉王朝西北部的威胁,也就是正对匈奴右贤王的边境的安全问题。由于河西走廊狭长而战略纵深小,北边面对匈奴的威胁,而南面又有西羌和氐等少数部族蠢蠢欲动,例如“西羌众十万人反,与匈奴通使,攻故安,围包罕”,“元封三年,武都氐反,分徙酒泉”。其实在河西走廊上屯兵很重要一点就是要隔绝羌与匈奴的交通,阻止两者联合,“乌孙王既不肯东还,汉乃于浑邪王故地置酒泉郡,稍发徙民以充实之;后又分置武威郡,以绝匈奴与羌通之道”。

    现在西域诸国也被汉军的兵威所折服,纷纷遣使内供,一旦河西走廊被匈奴斩断,那天马也不东来,西域诸国也将重新投向匈奴,等到那时靡费数十万金数万汉军将士埋骨黄沙取得的成果将一朝化为乌有。最主要的是削弱匈奴右贤王部的实力,才能保证河西走廊的安全,使敌人没有能力骚扰河西走廊,也使胡羌的联合化为泡影,西域诸国才能安心臣服汉朝。

    保障河西走廊的安全和畅通,汉军也在这一方面也做出过一定的努力。

    “于是天子遣浮沮将军公孙贺将万五千骑,出九原二千馀里,至浮沮井而还;匈河将军赵破奴将万馀骑出令居数千里,至匈河水而还;以斥逐匈奴,不使遮汉使,皆不见匈奴一人。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这是发生在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的事,这主要是为了保护汉使而进行的一次军事行动,“以斥逐匈奴,不使遮汉使”;之后针对河西走廊地广人稀,在武威郡和酒泉郡再划出两个郡,扩大行政区数量,并且再一次移民实边。

    “上遣光禄勋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馀里,筑城、障、列亭,西北至庐朐,而使游击将军韩说、长平侯卫伉屯其旁;使强弩都尉路博德筑居延泽上。秋,匈奴大入定襄、云中,杀略数千人,败数二千石而去,行破坏光禄所筑城、列亭、障;又使右贤王入酒泉、张掖,略数千人。会军正任文击救,尽复失所得而去。”在公元前102年,汉王朝在前沿地域修筑防御工事和预警哨所(筑城、障、列亭),主要在河套平原(五原塞)北部和河西走廊北部(居延泽)修筑。“筑城、障、列亭”是从河套平原出发,但是注意修筑的方向是西北,“西北至庐朐”,是与河西走廊的走向平行的。这一次行动主要是因为上一年赵破奴军败导致匈奴袭击河套平原的受降城,另外就是再次加强河西走廊的防守,掩护在西域陷入困境的贰师将军的征宛大军,防止后路被匈奴切断。这一次在边境以北较远地域修筑预警哨所,增加预警时间,为后面边境的汉军主力防守部队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前面的城、障、列亭是不可能抗击匈奴的大部队的,只能起一个报警作用,真正抗击成功是要靠屯住在后面的汉军主力防守部队。但这次行动没有成功,匈奴马上就进行了反击,所筑的工程设施被匈奴破坏,而且匈奴右贤王部还攻入了河西走廊,打到了酒泉郡和张掖郡,这可把汉王朝吓一跳,万一匈奴攻下了酒泉、张掖就完了。在赵破奴军败后汉王朝就有过放弃西域专力匈奴的提议,但是被武帝拒绝了,可能匈奴方面也得知了汉王朝在两方面吃紧的情况才试探性的攻击了一把河西走廊。

    “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屯兵以卫酒泉”这是在同一年之后发生的事,匈奴竟然能攻入河西走廊,这方面的防守还是太薄弱,要再投入大量兵力。

    从上面可以看出汉王朝对河西走廊的战略地位是足够重视的。可能在霍去病击败浑邪王、休屠王一开始并不知道对这块土地怎么办,这以前不是华夏的地盘,而且把浑邪王、休屠王的部众也迁移走了,“而金城河西,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匈奴时有候者到而希矣”,再者两年之后汉匈漠北决战后汉王朝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南越和朝鲜,匈奴也在收缩防御休养生息,这几年这块地就闲着了。直到汉王朝大规模出使西域后,打算联络乌孙共击匈奴,“乌孙能东居故地,则汉遣公主为夫人,结为兄弟,共距匈奴,匈奴不足破也”,但是张骞“不能得其要领”,所以“乌孙王既不肯东还,汉乃于浑邪王故地置酒泉郡,稍发徙民以充实之;后又分置武威郡,以绝匈奴与羌通之道”。本来如果乌孙占据河西走廊,就能将防守河西走廊的兵力物力财力集中用来与匈奴在大漠草原上决战,即减轻了防守的压力,也加大了机动兵力的实力,乌孙既然不愿意,那只有汉军占据这里,这重要的地方是绝不可能放任不管的。

    在河西走廊置酒泉郡和武威郡后几年时间里,汉王朝不断在这里多建行政区划,建立防御工事,移民实边,屯田等等,是不断加强了汉王朝对河西走廊的控制,但一直还存在隐患,汉王朝在这里的各项措施都没有取得太大效果,收效深微。这最主要的问题是河西走廊的西北方向一直存在着强大的匈奴右贤王部,始终有能力对河西走廊进行攻击,能编组出强大的匈奴骑兵军团,而且离河西走廊较近。匈奴右贤王部在前几次的汉匈之战中损失较小,没有参与漠北决战,较为严重的损失还是在公元前124年,“得右贤裨王十馀人,众男女万五千馀人,畜数十百万”。只有大量杀伤匈奴右贤王部的军力,才能使西域孔道决定安全。

    所谓“一战打出十年和平来”,现在出兵的理由有了(匈奴言而无信,扣留我汉朝派去的和平使节),现在西域已经降服,中央的财力在桑弘羊等人的经营下还能一战,是一劳永逸解决西域和河西走廊的安全问题的时候了,是彻底解决匈奴右贤王部的时候了。汉军经过一年的休整与准备,汉军还是沿用之前的战法,主动出塞,寻找敌人,发现敌人,击败敌人,歼灭敌人。可是这次出征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战果,还一定程度上受到较大损失。

    在这一次出征与以往的几次有点不同,骑兵数量较前几次较少,主力只有三万骑,比汉匈漠北决战卫青、霍去病各领五万骑少,出乎意料的是出征的军队中有一支五千人纯步兵构成的队伍,而且在交战中被全歼,这支步军的统帅就是李广之孙李陵。

    参考《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汉二年汉军征匈之役缘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oo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