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子》辩证法简义五十四:知天下

《老子》辩证法简义五十四:知天下

作者: 一灯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4-05-04 16:58 被阅读0次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一、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完美创建的大德是拔除摧毁不了的,完美抱守的大道是割裂离弃不了的,子孙后代要象重视每年一次隆重的祭祖一样时时刻刻不停歇地尊道重德。“道”与“德”是一切事物的根本,“道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换言之,“唯物辩证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

就譬如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她的根据出自于易,出自于道,也就是出于唯物辩证法。否定中医就是否定易文化和道文化,就是否定唯物辩证法,就是否定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就是在拔中国文化的根。所以,保护好我们的文化之根是中华民族子孙后代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旁无责贷的使命。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寻“根”思“源”的民族,道德正是万万事物的根源。

简言之,大道与大德是宇宙所有事物的根本,有觉悟的领导者要善于透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二、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修”即“修道”,就是追求真理,就是返本回元。

修道为了身心健康发展,其德真实不虚,是在做实实在在的事。修道为家庭健康发展,其德殷实富余,维护家庭的根基是生活的重心。修道为乡族健康发展,其德自显尊长,维护乡族的根基,是生活的重心。修道为国家健康发展,其德丰裕彪炳,维护国家的根基,是生活的重心。修道为天下健康发展,其德普济众生,维护天下的根基,是生活的重心。

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均不可失其根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心俱在,一切安好。元末明初的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也正是此意。一句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伟人毛泽东在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党的最高会议—“八七”会议上结合中国当时国情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这个论断,无比透切,智慧无比。本质决定现象,抓住本质,把握根本,统筹现象。以身为本,以家为本,以民族为本,以国家为本,以天下为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三、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所以,以身为本,内观自身,修身养性,守静抱一。道不远人,道就在身中,毋须远求,尊道重德,见性明道,自然而知身外之身。同理,以家为本,内观自家,而知家外之家。以乡为本,内观自乡,而知乡外之乡。以国为本,内观己国,而知国外之国。以己所在天下为本,内观天下,而知他处之天下。《易经 . 系辞上》:“《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易经 . 系辞》所言剔除唯心主义思想,与“道”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是凭什么知晓天下的情况的呢?就是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形容为“一叶知秋”。

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悬羽与炭,而知燥湿之气,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一壶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近论远。”可见,小中见大”、“以小见大”,体现了部分对整体的联系。

“一叶知秋”体现了宇宙的全息性,全息性的现代理论“全息论”认为:宇宙是一个各部分之间全息关联的统一整体。在宇宙整体中,各子系与系统、系统与宇宙之间全息对应,凡相互对应的部位较之非相互对应的部位在物质、结构、能量、信息等宇宙要素上相似程度较大。也就是说,任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换言之,任何一事物,从时间到空间,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着局部缩影的整体信息。其实,全息性体现的正是“天人合一”。

“以身观身”从哲学角度,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也是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体现出共性,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同时,透过现象看本质,把事事物的本质规律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道(宇宙本身)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是一个包含着无数个个体的统一的整体。身,家,乡,国、天下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但同时又是统一于整体。所以,觉悟者要正确把握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并且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前提,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之一。

(郑裕波 校注)

相关文章

  • 【每日一典】(之十九)

    搜集/ 辽阳边义 知白守黑(2241) 语出《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河上公注:“白,以喻昭昭;黑,...

  • 《隂論》

    《老子》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出自於《老子》) 《老子》曰:“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

  • 修之于身,推己及人

    老子《道德经》五十四章讲,“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意思是说,要通过观察自身来观察...

  • 阴阳、是非、黑白……辩证法

    有人称老子的辩证法为诡辩论,这是中的的。 辩证法混淆真假的能力是巨大的,没有任何问题不能被辩证法完美解决。 “要努...

  • 你是哪类作者?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老子 知乎上有个问题:...

  • 知白守黑与知黑守白

    知白守黑出自老子的《道德经》。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何为白何为...

  •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周]老子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

  • 存在比拥有更幸福

    老子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味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

  • 老子的思想

    老子的主要思想是朴素的辩证法。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

  • 《老子》新读第28章-1

    《老子》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辩证法简义五十四:知天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ph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