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读美学泰斗朱光潜老先生的《谈美书简》,在读到第九章《文学作为语文艺术的独特地位》里的一句话:“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时,我一拍大腿,感觉遇到了知音,这知音来得太及时,我这几天正“写不出”文章呢。
这句话出自书里关于某伟人在某文章里,引用鲁迅先生复“北斗杂志社”一封信里所举的八条写文章的规则中的三条,朱老先生认为这三条是作家的金科玉律:
第一条: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
第二条: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第四条: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绝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
“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这可是鲁迅先生说的。但是,教写作的老师不是说写不出也要写,硬写,多练笔,熟能生巧吗?
那写不出来的时候到底是硬写还是不写呢?
我到“知乎”上搜寻答案,看到几个网友的回答。
第一个回答:鲁迅先生是殿堂级人物,而我们大多都是普通人,不能和鲁迅先生比。而提倡坚持写属于教学方式,普通人要多听听教科书说的,坚持去写,总会成长。
第二个回答:鲁迅先生强调的是一个时间点问题,文章写作过程中某个情感表达点,当写不出的时候就要去好好思考,找到灵感去最好地表达出来,不然写出的文章就没有感情、没有意义、没有价值,而教材针对的是学生,是为了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也可以让情感得到丰富,为以后文章提升基础。
百度上有一个获得3000多个赞的回答:鲁迅先生所说“写不出”的是指思想性极强的内容,显然不适用普通人,要逼着自己多观察多思考,硬生生地努力下去,总有一天,会写出“可以拿出手”的句子。如果以“写不出不硬写”为借口,有一次两次就会有三次四次,如果习以为常,便会懒惰到再也不想动脑去写出些什么来了。
网友的回答都有一定的见解,相同之处是,都认同鲁迅先生说的“写不出”,指的是水平比较高的内容。而作为普通的大多数,要坚持写作,不能用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作为自己犯懒的理由。
作为一位刚开始写作不久的新手,我分析如下:
首先,看这句话对谁说。鲁迅先生这封信是回复“青年作家”的,所称得上“作家”的,肯定是拿到一定结果的,而作为新手的自己,自然不能跟先生所称的作家比,肯定需要勤加练习,即便写不出也要硬写。
鲁迅先生于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震惊中国,但在此之前,他在文化届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鲁迅先生从1896年父亲去世那一年就开始写日记,1911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他是一直保持写作习惯的。像张爱玲、菲茨杰拉德那样的“天才作家”的确存在,但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的作家在成名之前都在持续不断地写作,即便是当代著名作家余华,刚开始写作那些年被拒稿无数次,但他仍然没有停止,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第二,分析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是懒惰在作祟?是自我要求过高?还是没有好的思路写不出?
依我个人为例,这段时间看过书后只做了简单的笔记,连读后感都算不上。质量不行,字数也太少,也没有公开发布。
原因是,一、我写一篇书评断断续续需要好几天的时间,还感觉力不从心,心中的观点好似表达不出。这其实是“内存不够”,肚里的知识存储不多,所以才没有好的思路。看的书不多,以前看过的书也没有好好总结,印象不深刻,不能做到旁征博引,思想不够;
二,写的字少,质量不高,就“不敢”发布。这是一种跟自己段位不相匹配的“自我要求高”,也就是想多了,谁笑话你啊,其实别人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去关注你;
三,懒惰,趁着最近事情多,让事情背锅,真是罪过。
以上“懒惰”、“自我要求高”、“没有好的思路”,3点全占。
经过反思,我有几点感悟:
一、不要自我要求过高。很多大作家刚开始写作时也写的不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凡事都有过程;
二、不要太要面子、担心自己写的不好“有碍观瞻”,那是自己给自己设限。
三、找喜欢或熟悉的领域。例如刚开始写书评时,可以读自己感兴趣的书,或者写自己熟悉的领域的文章,就不会感到难以下笔了;
四、掌握方法,刻意练习,提高水平。平时一边写,一边多学习优秀的书评,提高写作能力,对自己写的东西要知道差距在哪里,找到不足并加以改进,文笔才会有“质”的提升。
五、字数少也不怕,小步快跑,坚持每日练笔,增加知识存量,从量变到质变需要时间。
有的人写作是想成为作家,有的是想打造个人ip,有的是想提高表达能力,还有的是想记录流逝的岁月。想达成这些目标,就必须坚持。分析自己“写不出”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再想一想目标实现后的喜悦,自然就有了写作动力。
就像跑步一样,有的人跑步是为减肥,那就想想自己变瘦后的妙曼身姿;有的人为强身健体,那就想想自己强健的体格;有的是要跑马拉松,那就想想最终跑过了终点线的那一刻,心情该有多爽!
荀子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从量变到质变,离不开长时间的积累。希望我们都能坚持下去,向着自己的目标一路前行!
下附鲁迅先生回复“北斗杂志社”的信。
编辑先生:
来信的问题,是要请美国作家和中国上海教授们做的,他们满肚子是“小说法程”和“小说作法”。我虽然做过二十来篇短篇小说,但一向没有“宿见”,正如我虽然会说中国话,却不会写“中国语法入门”一样。不过高情难却,所以只得将自己所经验的琐事写一点在下面——
一,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
二,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三,模特儿不用一个一定的人,看得多了,凑合起来的。
四,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Sketch,决不将Sketch材料拉成小说。
五,看外国的短篇小说,几乎全是东欧及北欧作品,也看日本作品。
六,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
七,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
八,不相信中国的所谓“批评家”之类的话,而看看可靠的外国批评家的评论。
现在所能说的,如此而已。此复,即请
编安!
十二月二十七日
网友评论